黄日华|曾在葬礼上发誓终身不再娶的黄日华,这两年是如何度过的?( 二 )


夫妻间的磕碰吵闹 , 其实是爱情磨合中非常有益的润滑剂 。
《合作心理学》明确提出:
“爱情的磨合 , 不像高精尖的仪器一样严丝合缝 , 不能去要求对方一定要为你做些什么改变 , 而是彼此尊重对方的意愿 , 经营出适合的关系 。 ”
磨合需要时间 , 更需要彼此的信任和等待 。
但也在一次次的磨合里 , 暴露的问题被逐一化解 , 伴侣的需求被看见 , 彼此构建更牢固的安全感 。
2000年 , 黄日华选择淡出演艺圈:
“事业不是我一辈子可以拥有的 , 但家庭好好的 , 是我可以拥有一辈子的 。 ”

他宣布不再参演影视作品 , 改接商演维持生计 , 由此 , 也拥有了更多可以与家人共度的时光 。
他不再是别人的“靖哥哥” , 而是爱妻、宠女、买菜、做家务的“黄爸爸” 。
03
给伴侣空间 , 让关系更紧密
不幸的是 , 命运又给这段婚姻制造了更大的磨难——梁洁华患上了白血病 。
全家与病魔积极抗争7年 , 还是没能留住梁洁华 。
葬礼上 , 黄日华一度哭到昏厥 , 发誓终身不娶 , 感人至深 。

更让人感动的 , 是这七年间 , 夫妻二人对彼此是“独立个体”的尊重 。
很少有人知道 , 梁洁华一直带病工作 。
她放不下团队成员 , 不想被当成“病人”对待 。
黄日华从未以“养病“为由限制她 , 他始终支持妻子做自己 。
梁洁华也从未以“患病”为由 , 把丈夫绑在身边 。
她鼓励丈夫继续接商演 , 不要让日子陷在病患家属身上 。
梁洁华说过一个细节 。
她进化疗室那段时间 , 黄日华都是早上去工作 , 晚上赶回来 , 就为了在化疗室门口看她一眼:
“你没事吧 , 我回来了 。 ”
“我担心你 。 ”
但 , “我支持你做想做的事……”
这份带着尊重的爱 , 给彼此带来更多的自由与勇气 。

美国西北大学的黄维仁博士说:
“稳定的、安全的链接 , 是每个人建立心理稳定的基石 。 安全有意义的亲密关系 , 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心与身的健康水平 。 ”
很显然 , 黄日华和梁洁华在婚后的几十年 , 构建出了这份稳定、安全的链接 。
他们既为对方倾情付出 , 也为自我保有独立空间;
所以 , 他们既能获得“个体”的价值 , 也能从“婚姻”中收获需求的满足 。
或许 , 正是这样安全有意义的亲密关系 , 才让他们夫妻一心 , 共同对抗病魔 , 也让他们即便天人两隔 , 爱也永恒 。
爱妻离开后 , 黄日华一度陷入迷茫 , 久久沉溺在痛苦之中 。
他用一个多月的时间 , 为妻子整理出一万七千多张照片 , 每天整理、打印、过塑、排版 , 以此来缓解伤痛 。
渐渐地 , 他变了 , 他变得不再沉溺于过往的伤痛 , 而是在回忆中 , 感受到妻子从未远离的爱意 。
每整理一张 , 他就回忆起一段美好时光:
“这张是我们去韩国旅行 , 老婆女儿给我庆祝生日;这张是我们去泰国旅行 , 一家人吃雪糕很开心……”
女儿特意带他去学“手工蜡烛” , 让他有新的寄托 。
这是一项很需要专注力的手艺 , 黄日华心无旁骛地学了很久 , 明白一个道理:
“人生不是只有死路一条 。 ”
慢慢地 , 他接纳了妻子的离去 , 也一直带着妻子的爱 , 积极寻找生活的意义 。

04
爱的链接不止于分离
现在的黄日华 , 陪女儿 , 照顾狗 , 照常工作 , 做手工蜡烛送朋友 。
会自言自语地和妻子“聊天”:
“老婆 , 怎么样?今天过得好吗?三哥约我饮茶……”
他依旧是那个保持着四爱的黄日华 。
“分离”是很多人不愿意面对的人生课题 。
《李中莹婚姻心理课》这样解释:
“分离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事 , 但如果培养出正确有效的思维模式 , 有效面对分离 , 身心伤害便能降到最低 。 ”
换句话说 , 我们需要在亲密关系里操练“健康模式” 。
幼时 , 我们是在父母身上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成人后 , 我们则在配偶身上获得这种力量;
那么 , 如何让这份爱的链接不止于分离?
1.在一起时 , 共同营造安全稳定的亲密关系 。
《林文采亲密关系课》提到 , 健康的亲密关系 , 需要伴侣不断修行5点:
增加人际关系的能力;增加爱的能力;练习人格独立 , 经济上也独立 , 有能力做出选择;独立自主 , 学习信任自己 , 肯定自己;有充分的价值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