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帆|仅3天时间破3亿,吴京郭帆又交出一部国产主旋律大片“天花板”( 三 )



虽然它表达是从宏观叙事的事件出发 , 但叙事推进的落脚点却是一个一个的“人” , 而且是新时代我们常见的中国人 。 这里说一个很多人应该没有注意到的点 , 两位男主角 , 加上出场最多却意外去世的章宁(张子贤饰) 。
这三四个人的官场和人际关系虽然着墨挺少的 , 但真的很有味儿 。

一开始是宗大伟和章宁因为工作的争执 , 宗大伟嘲讽章宁留下是“为了接老严的班” , 以及这之后章宁打官腔式的回复:“守职而不废 , 处变而不回” , 结果章宁意外牺牲了 , 领导参赞传达意思但不愿说出口 。
宗大伟心理难受中也领悟到了 , 知道这是工作嘛 , 行 , 于是就上了 。

后来成朗(王俊凯饰演)的说话行为、思想手段等等 , 比如他说话时的发音 , 比如两处在人群中演讲“想想大家想见的人 , 想吃的菜” , 比如跟人“交代”完事情后拍拍人家的肩膀 , 大家过来听我说一句——

刘明辉(王迅饰演)跟他的角色是对照 , 当时两位主角首先找到大家的时候 , 大家都高兴 , 但第一个高兴得大叫跑出来让领导讲话的是刘明辉 , 后面刘明辉左一口领导 , 右一口领导 , 警告宗大伟那些病人得的可能是埃博拉等等 。
刘明辉是主动让领导讲两句 , 然后给领导拍马屁的那种人 , 可惜角色删掉了不少戏份 , 否则会更鲜活和完整一些 。

这种打官腔的高潮是成朗跟宗大伟的争执 , 一个人在新闻发言人式的字正腔圆 , 另一个人在生活化的想糊弄过去 。 到后面他对着参赞老严说出那句“我不理解” , 代表年轻人走上了不同的路 。
而且到了快结尾时 , 成朗和宗大伟打官腔成了顺口溜 , 像之前宗大伟和章宁一样随口挂在嘴里的玩笑梗 。

章宁:宗宗 , 我的宗宗
宗大伟:领导 , 我的领导呢?
成郎:小宗 , 小宗 。

这片刨除背后的撤侨 , 再到爱与和平等等宏观命题 , 这些角色才是真正在内地生活过 , 了解新时代内地官场和人际关系才能拍得出来的 , 之前的国产主旋律电影哪有这些东西 , 要么宏观到成为符号 , 要么成为旧派和香港电影的江湖侠客 , 要么就用西方个人英雄主义 , 宗教哲学和方式去解构 。

其实唯一也有这味儿的是《战狼2》 , 但吴京导演能力没那么强 , 角色塑造较为表面 。
最后 , 我觉得《万里归途》和《流浪地球》一样 , 它是处处没有主旋律和中国文化的特性 , 但润物细无声地让你处处感受到主旋律和中国文化特性 。 抛却所谓的主旋律命题 , 《万里归途》完全可以作为战争题材的商业片来看待

这部电影最精彩的地方在于 , 它是主旋律命题却没有流于虚浮的宏大叙事 , 最终的落点仍然在于“人” 。 是活生生的、是在人群中的、是在挣扎着的人性之下的中国人 。
2天票房破3亿 , 口碑爆棚 , 网友:《万里归途》拯救了岌岌可危的主旋律口碑
在“疫情”前中国电影市场因为“流量经济”就不健康 , 疫情后这种“任务”式主旋律大片模式也不太好 。 电影虽然是工业化商品 , 但还是需要导演 , 编剧和团队认真打磨 , 而这个东西需要时间 。
因为历史环境的关系 , 中国导演团队的组成就挺复杂的 , 这种短工期的任务又放大了这种复杂的缺点 。 “疫情”三年主旋律电影票房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 甚至可以说票房上是一枝独秀 , 但拼盘主旋律电影 , 质量不高的主旋律电影一直在消耗观众的口碑 。

很多观众一开始不看好今年的国庆档 , 传达的意思就非常的明显 。
实际上 , 很多观众并不了解电影和电影背后的事情 , 对于某个事物不满就会用刻板印象戴上帽子再去批评 。 但我相信很多观众不是真的不喜欢国产主旋律 , 而是不喜欢任何夹着裆扭着胯讲的故事 , 好像戴了个主题帽子就不会正常走路的拧巴人 , 想大呼大喊又想藏着掖着 , 想传递什么还非要趴你耳朵边 。

他们讲故事的时候只记得“讲” , 完全忘了什么叫“故事” , 适合自己的故事 。
最后 , 如果今后国产主旋律电影能适当放松而不是突袭式的任务安排 , 让导演有时间、精力和功夫去拍自己想拍的电影 , 哪怕是主旋律也会是新时代的《集结号》《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八佰》 , 影视工业是顶级的 , 完成度也比较高 , 只是表达有争议 。

而不是《金刚川》《革命者》《长津湖》和拼盘主旋律电影 , 从电影角度上看缺点太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