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什么让朱高炽继位?朱高炽死后是谁继位_2( 二 )


原本朱高炽以为会受到责骂,却没想到朱元璋大笑着摸了摸朱高炽的头又问道:“唐尧、商汤二帝时,民间都曾爆发水旱灾害,当时的百姓为什么能平安度过?”朱高炽不假思索地答道:“那是因为圣明的君主有好的恤民政策 。”这一下,朱元璋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夸赞朱高炽有“君人之识” 。
三、靖难四载,稳固后方
洪武二十五年,大明王朝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太子朱标竟然病死了 。如此惊世的消息传到了朱棣的耳朵里,本能的震惊之后,朱棣掩不住内心的狂喜 。帝国最中心的位置空了出来,而父皇的诸多儿子里面,谁又能和自己比呢?

朱棣为什么让朱高炽继位?朱高炽死后是谁继位_2

文章插图
朱棣甚至都预想到了事情的发展过程:由于太子去世,而大明帝国不能没有储君,群臣皆推举拱卫大明边疆,立下赫赫战功的燕王朱棣为继任人选,朱棣两次推迟不掉,无奈忍痛接下这个位置 。
然而,就在朱棣开始准备进京的措词的时候,一个令他更加震惊的消息传来了: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太祖百年后即大位 。
洪武三十一年,大明王朝的缔造者朱元璋走到了生命尽头,但是他的继任者却和他所创造的这个帝国一样年轻,一样的意气风发,一样的壮志凌云 。
公元1398年年末,朱允炆下令削藩,然而朱棣又岂会坐以待毙 。建文元年7月,朱棣命令帐下大将张玉、朱能夺取北平九门,声称遵《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之恶 。”起兵以靖国难,史称“靖难之役”
当得知朱棣起兵后,朱允炆并未慌乱,因为这都是在意料之内的 。朱允炆任命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为帅,统帅大军五十万前往平叛 。然而,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李景隆竟然越过了朱棣直扑他的老巢——北平城 。
当时的北平城,只有五万兵马守城,而且还不是朱棣麾下的精锐,面对十倍于自己且装备精良的李景隆军,这似忽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但是奇迹往往就发生在绝境之中 。
当李景隆下令攻城时,五十万人前仆后继地朝着北平城涌去,都以为这是建功的绝佳机会,但是事实却证明,这是送死的机会 。北平城内,军民一体,燕王妃徐氏亲自登城楼披甲带战,带领全城军民誓死守城,世子朱高炽稳坐后方调配有度 。
李景隆的第一次进攻毫无建树,然而,他想不到这也是他此行的最后一次攻城 。当晚,北风骤起,寒流呼啸,世子朱高炽命人一夜不断地往城墙上泼水,待得第二日旭日初升,北平俨然成为了一座冰城,五十万北军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 。
就在李景隆等待冰化冻时,前往宁王那里“借”兵的朱棣回来了,一举便冲散了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 。
四、建国二十年,在位仅十月
建文年六月,朱棣攻陷应天,六月己巳,朱棣在南京奉天殿即皇帝位,是为永乐大帝 。永乐二年,朱高炽被立为皇太子 。
朱棣为什么让朱高炽继位?朱高炽死后是谁继位_2

文章插图
朱棣虽然做了皇帝,但是驰骋疆场是他毕生的信仰与乐趣,在当皇帝的二十二年中,有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都是在对外亲征 。这二十年间,大明王朝的大小事务全都由太子朱高炽负责 。
无论是朱棣五次北征、郑和下西洋、修纂《永乐大典》还是营建北京和紫禁城等,无一项不是一笔巨大的开销,而这一切的成就,都和朱高炽二十年的兢兢业业是分不开的 。也正因如此,朱高炽的身体坏得比之他老爹朱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毕竟他的体态在那摆着,长时间的劳累过度着实吃不消 。
永乐二十二年,已经六十四岁高龄的朱棣再次跨上战马,北征阿鲁台 。在班师的途中,不幸病逝于榆木川 。做了二十年太子的朱高炽登上了皇位,但是他的身体已经是如风中残烛一般了 。在登上皇位仅十个月后,便是也追随他老爹而去了 。
虽然当皇帝只有十个月,但是他所颁布的举措却是影响深远 。在军事上,他将明朝的军队大多派往北方,但是却转攻为守,推行“互市”;在选拔人才上,他命令全国分南北取士“南六十,北四十”,消除了每届科举北方士子只能望洋兴叹的局面,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在民生上,朱高炽大力发展生产,减免赋税,与民更始,大明王朝的繁荣景象犹胜永乐时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