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风雨的古诗名句加赏析?描写风雨的诗句( 四 )


而当春雨飘然降临的时候,诗人更是惊喜不已,甚至卧床静听,彻底夜难眠,迫切希望它下过痛快,唯恐其忽然中止,于是轻手轻脚,推门远眺,静观无边黑夜的茫茫春雨,看到繁密飘洒的春雨,作者又惊喜地联想到第二天锦官城满城春色 。诗歌意在盛赞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这份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描绘得如此细腻逼真,曲折有致,这不能不令人惊叹杜甫洞幽显微,体物察情的艺术功力 。
此外,诗歌细节的捕捉和描绘也能体现诗人体物察情的优长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潜”字拟人化,摹春雨来间悄无声息、无影无踪的情态,颇具情趣,诱发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润”字传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静默无声的特点,既绘形,又言情,形情皆备,精深独妙 。
“花重锦官城”,着一“重”字,准确地写出了经受春雨一夜洗礼滋润之后锦官城花朵红艳欲滴,饱含生机的情态,寄寓了作者对春雨的盛赞之情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则又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
总之,杜甫的《春夜喜雨》无论在锤字炼句方面,还是在意象的捕捉、细节的描写方面,都体现了他体物察情,精细入微的过人之处 。结合杜甫诗风沉郁顿挫来对比赏读,我们必将获得对杜诗另一种生命情趣的深刻理解 。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
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 。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 。
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 。不是吗?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 。
你看它多么“好”! 第二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 。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 。
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 。然而也有例外 。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雨变成雪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 。
这样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 。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 。
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 。“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 。
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 。
7.关于雨的诗句以及赏析 急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 。可是诗中的“行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 。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 。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 。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 。诗人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 。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 。这“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 。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 。“断魂”,是竭力形容那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 。在古代风俗中,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 。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 。因而诗人用了“断魂”二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 。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 。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 。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