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说课稿?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课件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说课稿?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课件

文章插图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是拉哈镇中心学校物理教师XXX,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一课时 。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是学习声现象的基础 。也是本章的入门课,本节教学将物理知识融入到生活中,拉近了学生与物理的距离,并为本章的后续学习起了铺垫作用,真正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
二、依据课程标准,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
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掌握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本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是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
重点:通过合作探究,对比分析掌握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提出问题、验证猜想、概括总结的能力 。
三、依据教学目标,确立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为:
情境教学与演示、探究实验相结合 。学法为小组互助、合作探究 。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说课稿?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课件】四、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按照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先播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声音视频,让学生仔细聆听,体会和感受声音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同时,提出问题: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从而引出课题 。这种引入能够将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迅速带入到声音的情境中,在增强学生的好奇心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环节二:实验探究,分享结论
本节教学所要学习和探究的知识点就两个,一: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二:声音又是怎样传播的 。
在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我先为学生准备了生活中常见的实验器材,让学生从中自主选择,并按照固、液、气的顺序来探究物体是如何发声的 。在探究固体发声时,有的同学通过拨动铁格尺,看到铁格尺在振动,也听到了铁格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还有的同学通过敲击音叉来探究固体发声,他们发现虽然很容易听到音叉的响声,但是却很难观察到音叉的振动 。这时学生就会想到物理学中常用的放大法:用一个悬线乒乓球靠近振动的音叉,发现乒乓球被明显弹起来,说明了音叉在振动 。受此启发,有的学生把碎纸屑放在桌面上,敲击桌面,观察到碎纸屑在振动 。从而得出:振动的固体可以发声 。还有的学生在敲锣时,听到锣声清脆的声音,但是敲响之后又害怕噪音太吵,他就会把锣捂在怀里,这时他就发现了,振动停止了,发声也就停止了 。
在探究液体发声时,学生会自然而然的晃动装有半瓶水的矿泉水瓶,在明显看到水面的振动的同时,也听到了水流的声音 。从而得出:振动的液体可以发声 。
在探究气体发声的时候呢,给他们提供的主要是乐器,还有哨子 。以吹哨子为例,吹哨子时,听到了哨子声音,可是有的学生提出质疑:并没有看到什么在振动啊?这时学生们将少许面粉放到空气柱的振孔,用力吹,会发现面粉在空气中飞扬,由此得出哨声是由于空气的振动发出来的 。从而得出:振动的气体可以发声 。
以上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按照固、液、气的顺序进行探究,使知识的生成,条理更加清晰 。尤其在探究固体和气体发声时,引入了转换的思想,将实验中微小现象扩大化,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 。
在探究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即从身边情境入手设置问题“老师在前面讲话,你们是怎样听到的呢?”学生自然想到了声音是可以传播的 。那么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媒介呢?如果没有空气,你们还能听到声音吗?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先为学生演示了教材当中的真空罩实验,但是发现教材中的真空罩实验在操作时需要用抽气筒不断抽气,操作起来不够方便 。于是我们将实验进行了改进 。用注射器来代替真空罩,用贺卡上的发声器来代替罩内的小闹钟,这样操作起来就方便了很多,效果也很明显,更重要的是这个实验学生在家也很容易获取材料,自主完成 。最后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确实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