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大师”莫德尔为何选择自我了断?苟且偷生,不是投降的理由( 二 )
文章插图
沃尔特·莫德尔
在当时的战局之下,许多军官都建议莫德尔率军沿着铁路方向撤退,可固执的莫德尔非但没有同意部下的建议,反而声称,要主动出击,全歼苏军!
面对莫德尔的“口出狂言”,几乎所有军官都感到难以置信,又一位中校曾不解地问道:“那么……将军阁下,您带了多少人完成您的计划?”
只见莫德尔斩钉截铁地回答道:“一个!就我一个!”
作为一名在军中威望甚高的德军将领,此时的莫德尔自然不是“老糊涂”了,他之所以能“口出狂言”也是因为他那敏锐的洞察力 。
文章插图
依据他的判断,苏联军队虽然来势凶猛,但是也存在着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弹药补给方面的不足、以及装甲部队不足 。
所以,只要德军能够顶堵住苏军前期的猛烈攻势,待到自己的装甲增援及时赶到,完全有可能全歼苏军 。
为了完成坚守勒热夫的人任务物,莫德尔甚至不惜与元首希特勒大吵一架,以此换来了第46摩托化军的指挥权 。这支军队名为“摩托化军”,实则为一支装甲军,战力强悍,有了这支王牌,莫德尔就有了打赢战斗的信心 。
战争的进程基本符合莫德尔的预估,在没有良好补给的情况之下,苏军那高强度的攻势不可能持久 。
文章插图
希特勒
1942年,1月21日,在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下,德军奥列尼诺发起了反攻 。此时已经是强弩之末的苏军自然是抵挡不住德军的反扑,很快地便溃败了 。
此后,以进攻著称的朱可夫,在勒热夫地区向德军发动了数次进攻,却都被莫德尔所化解,朱可夫与莫德尔也可谓是棋逢对手,打得有来有回 。莫德尔也因此被冠以了“防守之狮”的美誉 。
据统计,从1942年1月至1943年3月,苏军在勒热夫战役中伤亡人数达到了150余万!德军也同时付出了伤亡30余万兵力的代价 。
所以勒热夫战役也被许多人称之为“勒热夫绞肉机” 。
文章插图
勒热夫战役
穷途末路,饮弹自尽
1944年8月,希特勒一纸调令将莫德尔从东线调到了西线,担任西线总司令来指挥部队抵御盟军的进攻 。同年10月,希特勒敲定了实施“阿登攻势”的决策 。
“阿登攻势”是希特勒不顾德军现有情况,盲目决策出来的,自认为可以扭转德军战局,进而逼迫盟军停战谈判的军事行动 。
按照希特勒的设想,德军集中兵力以优势火力,迅速突破盟军防线,进而占领安特卫普,起到将盟军一分为二的目的,逼迫盟军走向谈判桌 。
可是,希特勒并没有意识到,如果此次行动失败,德军就将永无翻身之日 。
文章插图
希特勒
虽然明知道元首的“阿登攻势”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但是以莫德尔为代表的纳粹将领,仍然认真地去完成了希特勒的指令 。
1944年,12月16日拂晓,德军阵地上炮火轰鸣,数万德军士兵从阿登森林中呼啸着冲了出来,阿登战役正式打响!
阿登战役或许从开始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其失败的结局,战争的走向并没有向希特勒预期的那样顺利 。德军的空降部队开始被逐个歼灭,寒冷的天气竟然开始成为阻碍德军行军的最大障碍 。
寒冷与饥饿让一些士兵们开始丧失理智,他们冲进平民的家中抢夺取暖的物资与食物,军队的军纪开始被公然践踏、部队的凝聚力开始渐渐瓦解,试问这样的军队又能产生出多大的战斗力呢?
文章插图
阿登战役
12月18日,莫德尔的部队到达了集合地点,但此时的他们也耗尽了最后一滴燃料 。
于是,莫德尔立刻给指挥部打去了电话,请求军需部媒体为他的部队提供足够的燃料到前线,可惜得到的回复确实“每天最多能得到4列军需求的燃料” 。
12月19日,莫德尔下令对巴斯托涅发起进攻,这是莫德尔与美军将领巴顿的第一次交锋,但显然盟军占据了上风,很快莫德尔麾下的军队就陷入了被盟军包围的险境,无奈之下,莫德尔只好“丢盔弃甲”狼狈地向“齐格菲防线”撤退 。
1945年1月28日,德军各集团军退回到了他们出发时的阵地,此时的德军显得无比的狼狈,大量的重型装备在撤退途中被丢弃,大量的士兵丧生,此时的德国本土资源已经濒临枯竭,希特勒的军队显然已经没了重整旗鼓的可能 。
推荐阅读
- 洗发水|阿道夫、潘婷“无人过问”,李佳琦力荐的国货洗发水火了,控油去屑防掉发
- 精装配置率达81.2%,智能门锁“刚需”趋势逐渐显现
- 为什么家里打扫很勤快,却营造不出来那种“干净感”?
- 装修中不能忽视的10个“1厘米”,差之毫厘,结果却大相径庭
- Intel|6代酷睿喜迎更新 Intel显卡新驱动来了:首次“双黄蛋”
- 断舍离之后,我发誓这4个“客厅产物”不会再买了,并非执拗
- “床靠两面墙,家人遭病殃”,说的是哪两面墙,有道理吗?
- 饵料|中国科大发“月饼”钓鱼邮件:大一新生中招最多
- 老话“五树进宅,人穷家败” 五树进宅,人穷家败都是什么树
- 大学生|“校招”和“社招”该怎么选?大学生别纠结,辅导员帮你分析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