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荣光|硬汉于荣光:出道40年无绯闻,为何到了63岁,妻子坚决和他离婚?( 三 )


在得知丈夫的身份后 , 王玉苓给予了最大的包容理解 。
那时 , 于荣光正直事业发展时期 ,
徐小明又让其在电影《海市蜃楼》中挑大梁 。

忙于事业的于荣光 , 根本顾不上家庭和新婚妻子 ,
甚至缺席了儿子于子龙的出生和成长 。
但即便如此 , 王玉苓还是十分理解 , 安心在家做一个贤内助 , 让于荣光放心在外拼搏 。
有了妻子和儿子的支持 , 于荣光的事业愈加红火 。
1987年电影《海市蜃楼》的上映 , 让于荣光走进了香港观众的视野里 。

越来越忙的事业让于荣光无暇顾及京剧 , 这时的他不得不做出抉择 。
1992年 , 于荣光在唱完最后一出剧目后 , 告别了京剧的舞台 。
彼时 , 徐克的身影出现在于荣光的世界 。
彼时的徐克 , 拿着“黄飞鸿系列”的剧本找到了于荣光 。
于是 , 他跟着徐克飞到了香港 , 开始了“闯港日记” 。
从《少年黄飞鸿之铁猴子》到《超级计划》、《东方快车》 , 于荣光拍摄了近百部电影 。

多数角色与正派无缘 , 但演技精湛、打戏漂亮的他还是为自己开辟了一道演艺大门 。
虽然片约不断 , 也让于荣光的事业越来越红火 。
可高强度的工作以及被挤压的时间 , 依旧让他崩溃 。
每天赶3、4个片场 , 压缩睡觉时间 , 累到占着就能睡着 。
最要命的是 , 于荣光缺失了陪伴家人的时间 。

常年在香港发展的他 , 没有时间看望妻子和儿子 ,
虽然王玉苓并无怨言 , 但于荣光却十分愧疚 。
于是 , 在香港功夫电影逐渐没落后 , 于荣光萌生了回内地发展的念头 。

5.
1997年 , 于荣光从香港飞回了内地 , 还没来得及与家人互诉思念之情 , 他就开始工作 。
这一次 , 尝试做导演的于荣光 , 自导自演首部电视剧《平安事务所》 , 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
尝到甜头的他再次制作主演《钱王》 , 而这一次的他直接拿下了金鹰奖 。

从未在香港拿到任何奖项的他大喜过望 , 决定在导演这条路上继续前进 。
不只是当导演 , 于荣光还出现在各大剧组中拍戏 。
其中不乏一些ip大制作 , 比如古装剧《庆余年》 。
虽然戏份不多 , 但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戏是越拍越多 , 人也越来越红 , 但于荣光的家庭却没有因此越来越好 。
因为拍戏 , 于荣光很少陪伴父母 。
即便是父亲身患癌症 , 他都一直在外忙碌拍戏 。
就连父亲的最后一面 , 于荣光也未能见到 。
这件事成了他一生的痛 。

而他有所亏欠的 , 远远不止父亲一个人 。
虽然于荣光的片酬都寄回家里 , 但王玉苓却过着“丧偶”一般的生活 。
从生育两人的儿子开始 , 于荣光便一直在外拍戏 。

在于子龙生病时 , 于荣光远在香港 。
慌了神的王玉苓打通了他的电话 , 听到妻子抽泣的声音 。
于荣光无奈夹杂着心疼 , 却无能为力 , 只能让妻子赶紧将孩子送到医院 。

无助的王玉苓 , 只能抱着孩子连夜前往医院 。
看着昏睡的儿子 , 王玉苓第一次感到了委屈 。
因为婚后的她 , 不但没有感受过丈夫的陪伴 , 反而像一个战士 。
一个人照顾孩子、一个人更换家用电器、一个人操持家务 。
虽然不缺钱花 , 但她的心也随之越来越冷 。
即便于荣光出道多年 , 并未传出半点绯闻 。
就连于荣光的母亲都保证:自己的儿子自己了解 , 绝不会犯错误 。
但这种“丧偶式婚姻”着实让王玉苓看不到方向 。

虽然满腹委屈 , 可是王玉苓依旧任劳任怨 , 照顾家中的父母和孩子 。
在王玉苓的教导下 , 两人的儿子于子龙也十分乖巧懂事 , 从不让于荣光担心 。
相比于自己的调皮 , 于子龙从小便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三好学生 。
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有一位明星爸爸而骄傲自满 , 反而十分低调 。
看着如此乖巧的儿子 , 于荣光心中满是愧疚 。
于是 , 他想让于子龙走一条与他相同的路 , 那便是进娱乐圈当演员 。

有资源有人脉 , 可以让儿子生活的更为轻松一点 。
但于子龙却志不在此 , 只想平平常常生活 。
因为对他来说 , 演员没时间、没家庭 , 却只有工作 。
而他对于演员的认知 , 全部来自于从小缺席的父亲 。
虽然童年时期的于子龙对父亲有过怨言 , 但当他长大后 , 已经逐渐理解父亲的难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