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为什么我们需要雷军那样的“活化石”?( 四 )


人物|为什么我们需要雷军那样的“活化石”?
文章图片

我们不必重复小米“迎着风口飞起来”的故事,再一次地,来看看雷军遭遇第三次低谷的那个时代,对科技创业者来说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以及它是不是一个好的时代 。
看上去,这个时代似乎好得多了 。最早的一批中国互联网公司熬过了第一次网络泡沫的破灭,活了下来,赚了钱,还上了市——腾讯和百度都是这个时代的获益者 。然而,对电商从业者——更准确地说是“数字经济”的开拓者来说,这远远算不上是一个好的时代——阿里巴巴在当时仍然是一家远不能与腾讯、百度和网易相提并论的公司 。彼时的腾讯和百度,有“数字”而无“经济”,而当时中国资本市场的规模,远远不能支撑“数字经济”在中国的长期发展 。红杉、KPCB、软银和经纬等美国风险投资大鳄大规模押注中国的起始点是2005年,中国本土美元和人民币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的勃兴更是2010年前后的事——而卓越的故事在那之前不久就已经结束了 。
对阿里巴巴和京东,以及曾经的NO.1卓越网,包括更早倒下的e国、亿唐等电商公司来说,本世纪最初几年,仍然算不上是一个好的时代 。这也不是那个时代的错——中国数字经济的勃兴,需要更高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更完善的国家级主干物流网络和更健全发达的交通设施,以及相应配套的对经济社会发展充满信心的各路资本加持,正是这一切时代背景的变化,引领了中国数字经济近10年以来的历史性繁荣,成为全球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一个无法视而不见的存在 。
只不过,这个时代没有眷顾早期的雷军和他创办的卓越网 。但是,它带给雷军的东西是最多的 。金山上市,雷军终于出走金山,在“最正确”的时机,拥抱了移动互联网,创办了小米 。《小米创业思考》的第一章题为《奇迹时代》——我相信,这应该是雷军与“时代”发生最紧密关系的一次 。有同行问过我,你觉得小米是一家什么公司?我说:“小米是一家被时代定义的公司” 。从移动互联网到全球化,再到智能制造,小米一直在被时代定义着,也在时代的嬗变和演进中,保持在场,没有缺席 。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雷军自述的三次“人生低谷”,对其他人——特别是此刻当下的年轻创业者和普通的被抛入时代洪流的年轻人,意味着什么,有什么启示 。
在这个问题上,我跟雷军的答案可能不完全一样 。
雷军说:“你经历的所有的挫折和失败,甚至那些看似毫无意义消磨时间的事情,都将成为你最重要的、最宝贵的财富 。”
我觉得,作为一名成熟的企业家,作为中国信息技术产业长达35年的见证者和躬身入局者,作为中国科技商业史的“活化石”级人物,雷军的经历特别是“人生低谷”的经历告诉我们:没有一个时代是不好的时代,也没有一个时代是完美的时代 。没有一个时代会眷顾所有的人,也没有一个时代会亏欠那些聪明、勤于思考、憋着一股劲儿要让一些正确的、美好的事发生的人 。
站在今天的我们,总会觉得过往的一些时代是“黄金年代”,创造了一批成功的、创造了奇迹、站在浪潮之巅的人,而今天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没有被时代特别地“优待” 。那么,雷军的“人生低谷”告诉我们:一个想在1992年搞自主技术研发的人会遭遇市场的冷眼,在1996年对抗美国科技巨头的“入侵”注定是一场无谓的挣扎,2005年之前对中国数字经济的未来有一些美好的愿望很可能等不及曙光的来临 。但是,一个对自己、对事业和对时代有期许的人,是可以在低谷和顿挫中,在看似漫不经心的积极思考中找到自己的意义和价值,让自己、让自己的事业,让这个国家和这个时代变得更美好的 。
那么,雷军真的只有这三次人生低谷么?创办小米之后的雷军,有没有人生低谷?
雷军今年的演讲是一个关于历史的演讲,他没有讲这个问题 。但《小米创业思考》这本书的第二章,题目就是《低谷》 。2015年—2016年的小米,对于雷军来说,应该是另一次刻骨铭心的低谷 。但是如果没有那次低谷,或者是小米那次低谷中一蹶不振的话 。我们可能就看不到一个被智能制造重新塑造的小米,也不会看到一个押注智能电动汽车的小米了——无论它的终局是什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