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革后样板戏以及革命现代戏主演不受重视,这其实对京剧是打击

京剧|文革后样板戏以及革命现代戏主演不受重视,这其实对京剧是打击

文章图片

京剧|文革后样板戏以及革命现代戏主演不受重视,这其实对京剧是打击

文章图片


样板戏以及革命现代戏是“文革”时期的产物 , 十年时间创排出了许多的优秀剧目 , 并且捧红了一些人 。 这一时期创排出了《节振国》、《白毛女》、《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龙江颂》、《杜鹃山》、《平原作战》、《磐石湾》等等剧目 。
这些剧目确实是成功的 , 尤其是在角色选择上 ,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 这些剧目的角色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 , 并且摒弃了那种论资排辈的陋习 。 挑选这些角色看重的是表演、扮相、嗓音等等 , 当然了还有一点时代的因素 , 那就是出身的问题 , 当时讲究的是根红苗正 。

有人说这些剧目捧红了这些京剧演员 , 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些京剧演员不也是当时青年一代演员的佼佼者吗?试问童祥苓的“杨子荣”、李丽芳的“方海珍”、钱浩梁的“李玉和”、杨春霞的“柯湘”等等后来哪一位京剧演员能够超越 。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京剧艺术面临着巨大的冲击 , 因为体制内的工资非常少 , 况且京剧演员出去走穴演出是违背规定的也是不允许的 。 而下海经商浪潮又兴起了 , 并且歌星、港星大红大紫 , 京剧演员面临着挑战 。


然而这一时期 , 样板戏以及革命现代戏的部分主演又不受重视 , 甚至于被边缘化 , 这其实是不正确的 。 因为这些主演只不过是京剧艺人 , 他们并没有什么过错 , 而这种边缘化也使得他们错过了艺术的高峰期 。
【京剧|文革后样板戏以及革命现代戏主演不受重视,这其实对京剧是打击】(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爱传统的少年原创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 , 谢谢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