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宁拙毋巧” 宁拙毋巧( 二 )


1.厚重的美学特征
【傅山“宁拙毋巧” 宁拙毋巧】当书法超越了表面的技巧层面 , 丰富的境界亟待提升 。傅山在书法创作中融入了他的大智慧和完整的人格 , 这可以从他“宁拙不聪明”的艺术宣言中得到解释 。书法理论的传承往往是通过作品和作品背后进行的 。人们对书法家的期待往往是完美的 , 因为审美期待的动机不需要安排 , 无法阻挡 。人们期待着有一定深度的作品出现 , 能更多地走进观者的内心世界 , 因为人们希望书法家的作品要深刻 , 触动我们心中的每一根弦 。好在傅山向我们透露了他内心的秘密 , 厚重而深刻 。是一种风度和境界 , 更是一种人格和高度 。傅山深知颜真卿的厚重 , 无论是书法创作实践还是艺术观念都受到颜真卿的影响 。
傅山推崇颜 , 是因为颜字可以自由、豪放、厚重地观察 , 令人肃然起敬 , 是因为书法不仅仅是书写的技巧或艺术 , 还包含着可传承的伦理道德观念 。不难理解 , 傅山在熟悉了颜真卿的笔法和书法之后 , 苍劲自然 , 成为他的心灵与创作之间固定的“对话”方式 。如果说傅山写草书的目的只是为了驱散心中的压抑 , 激活心中的活水 , 那么“宁拙无巧不成书”的美学思想就不会像傅山的书法和书法文章一样 , 在中国书法史上闪耀出独特的光芒 。从某种角度来说 , 颜真卿的书法无疑是厚重的典范 。即使充满激情 , 抑制不住 , 但情感的表达是在厚重的基础上流动的 。傅山的人物连续 , 结构跳跃 , 笔墨如画 , 淋漓中见锋芒 。毫无疑问 , 傅山和颜真卿的艺术观是一致的 。他推崇刘公权的“保持心之常 , 写笔之正”的书法理论 , 也是颜真卿推崇的书法厚重壮阔的信息资源网的补充 。可想而知 , 傅山为何对篆刻情有独钟 。傅山的厚重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外力 , 更是一种真诚的、旺盛的原始生命力的展现 。傅山书法的厚重 , 是他吸收了颜真卿“庄严厚重”的精髓后 , 自己创造的语言 。这种厚重有一种历久弥新的魅力 , 而我们读他的书法作品 , 会感受到一种超乎寻常的严肃和深刻 , 可以治愈我们现代人内心的浮躁 , 人生不能承受之重或之轻 。傅山的厚重让我们空漂浮的心安定下来 , 我们可以读傅山的作品 , 即使我们没有得到透彻的理解 。“宁拙不是巧合”体现在傅山的作品中 , 这是一种沉重的沉淀 。任何艺术对低俗的免疫力都是很弱的 。大部分书法家都会终身背负粗鄙的毒素 , 傅山却没有奴性的粗鄙 。这是他知识分子的性格和气质使然 。康定斯基说得好 , “一切由内在需要产生的、源自灵魂的技术都是神圣的 , 而除了源自内在需要的技术之外的一切技术都是可鄙的 。”傅山说 , 这本书的厚重 , 源于心灵的博大 , 源于感情的深厚真挚 。
自唐代以来 , 书法界异军突起 , 形成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二座丰碑 。但自宋代以来 , 国势渐衰 , 渭北乃至颜真卿时期的篆书书法鲜有人追捧 , 柔美之风盛行 。傅山的书法虽“丑” , 但风格古拙 , 在书法界独树一帜 。富有学术修养和崇高审美境界 , 眼界高 。如其草书《华严经》 , 在连笔法中以险求稳 , 豪放中透雅 , 简约中显含蓄 , 与别人的豪放、厚重、耿直一脉相承 。

傅山被誉为“天书” 。他的书博大、宏伟、独特、笨拙而有趣 。他们不要求华而不实的美丽外表 , 实际上要求的是深刻的审美规律 。傅山的草书潦草 , 天真自然 , 创造性地合二为一 。假设傅山的书法没有以奔放的方式渗透出尊严 , 增加了舞动线条的力度 , 那么“宁拙不娴熟”就失去了核心的审美内涵 , 真的变得愚蠢了 。
当异族入侵中原时 , 傅山视自己为遗民 , 心中的不平衡使傅山对赵子昂产生一些偏见也是情理之中的 。因为他的胸怀 , 他自觉不自觉地走上了大胆厚重的方向 , 在止步的漩涡中抛锚 , 使得深沉厚重 , “宁拙绝非巧合” , 与颜的阳刚之美 , 与温婉婉约、故作乖巧的巧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