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式太极拳分解动作 太极内功心法( 二 )



第四,求静是练太极拳的精髓 。“太极,生而无极,为阴阳之母 。动则分,静则合 。”拳论指出了太极拳的特点和练习方法——动中求静,静中求动,动中合,阴阳分,和合,就是老子说的:“道生一,生二,二生三,万物生”,其中天地阴阳皆有 。在吴玉祥的经典拳法理论中,也提出太极拳练习要做到“保持心神平静,铭刻于心”,“见静则动,见动则静”,“触动则静,触动则静” 。这些经典的拳法理论都指出了内家拳中动静的重要性 。太极传修习真静,能体会到“神生于空,怒生于静”,即“心平则空,道自来”,“静闲则见真” 。实现信息资源网络化需要达到一个很深的层次 。练太极拳需要一层功夫,一层经验 。也就是太极拳运动的精髓,所以一定要去追 。怎样才能达到运动的最高境界?有哪些不同的层次和体验?的确,要安静下来并不容易 。安静有很多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体验,尤其是到了高级阶段,很难表达清楚 。为了让太极拳练习者尽快掌握入静的方法,能让拳法练习者达到哪个阶段和水平,就有哪个阶段和水平的参考 。现在,求静归纳起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八个层次 。第一阶段有三个层次的体验:安静、平静、宁静 。练太极拳讲究静,“以静制动”主要是克制自己的心,安心养神,拴马,排除心中一切杂念 。静下心来就是排除一切外界干扰,所谓“振作起来,离开这个国家” 。因为刚学练太极拳的时候,我们有一颗普通人的心 。虽然练了拳,但是没有摆脱其他的念头,一个又一个念头在脑子里翻腾,所以首先要安静 。当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的时候,我们的心也逐渐平静下来,动的感觉逐渐减少,静的体验逐渐增加,我们的心也开始平静下来,我们的内气也逐渐变得平稳顺畅,一种平静的状态就产生了,我们全身都开始放松,感觉很舒服,所以我们什么都不去想 。再深一点就是宁静,因为当你平静的时候,你的心也开始平静下来,很多其他杂念都被排除了 。这时候你会对周围的事物很敏感,你就能体会到“一志一心”的状态 。第二阶段,有三个层次的体验:虚静、定静、真静 。在这个虚拟静止的阶段,你似乎感觉不到自己手臂的存在,你开始恍惚 。当你的思想一转,这种现象就消失了,就好像你在发呆一样 。这是虚拟静止的状态 。宁静是你头脑中许多形象的产生 。其实是错觉 。比如,当一个图像或者一个动作的想法出现时,你就会抓住它 。你会呆在那里,你的思想不会转移或消失 。这是宁静的状态 。其实前一种思想没有了,后一种思想没有生 。诚然,静是体内气血流动,产生内功运行,会出现很多现象 。这个时候还没有大的动静 。这种沉默并不“极端” 。这个时候,你放松的越好,你就会感觉越舒服,身体也会越柔软 。只有这样,你才能意识到你是不动的 。
动产生在里面,感觉身体里面有东西在动,外面什么都不动,身体里面的运动就会越来越明显 。这个阶段根据层次,内气不够通畅,血管还没有完全打通,会有局部疼痛 。有一种灼痛的感觉,身上疼,背上胳膊疼,里面有小东西会疼 。其实这是正常现象 。坚持不了多久,血液畅通了就好了 。这时内心的力量开始变化,因为安静而变得顺畅 。开始充满活力,强身健体,养精蓄锐的状态慢慢发挥作用 。也就是《黄帝内经》说的“无事宁,真气随,神藏于内,病常平安” 。第三阶段是两个层次的体验:静与静,这是修行者的最高境界 。道的非极化场作用于复杂的人体,从而诱发生命体的极化场效应 。人即道,道即人 。天人合一,一体不分 。这种状态被练习者称为“练虚练的水平” 。“人在道中,道在人中间,鱼在水中,水在鱼中,所以人可以虚空无所事事,只想归向道中之道” 。后天获得的认知越充分,就离先天本能越远 。如果到了这种状态,你会觉得一切都复杂了 。我们要追根溯源,就是反对它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寻求精神上的宁静,达到宁静 。静道本身是不动的,灵性是动的,是指道的本体是虚无和寂静,万物生动地出来,却又悄悄地进来,道生万物,万物从无到有,归道,归无,所谓最终结果 。我们说太极拳动静如一,真正到了静的阶段,“道寓于智而生”,虚静引起的内气充满和谐,使你的心灵合一,湛然静止 。“道常无为,而无为” 。当气机启动,内功变化,神、念、气的开合产生,你就体会到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个东西 。太极传信息资源网求静的最高阶段是静 。老子所说的“静为天下正”,就是要达到无动无乱,连静的意识都完全忽略的目的,也就是真正看到“自性”,也就是六祖慧能所说的“自性何时自静,自性何时自生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