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龙九号 聚龙一号
文章插图
聚龙1号(聚龙9号)
《国家利益》杂志网站发表文章《你见过这张诡异的照片吗?这是中国升级核竞赛的新方式 。以下是文章的部分翻译:
欢迎来到中美军备竞赛的最新舞台:用于开发下一代核武器的巨型科学装置 。
美国的Z装置启动时,装置之间的电火花 。
巨龙一号的类似照片
......中国和美国最大的差距在于摄影技术...
报道称,《南华早报》透露,中国科学家表示,他们正在绵阳建造一个新的Z箍缩研究装置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类似设备是美国桑迪亚实验室的“Z装置” 。这个装置的主要目的是创造核聚变所需的环境——但是是在实验室中可控的安全环境中 。中国新实验装置的规模将是美国Z装置的数倍 。
桑迪亚实验室(Sandia Laboratories)在其公开网站上宣称:“Z device可以创造一个世界其他地方都找不到的实验环境” 。
但很快,位于中国西南城市绵阳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将拥有更好的实验环境,而这个研究所也是中国核武器的主要研究单位 。
据报道,一名中国科学家告诉《南华早报》,新的Z箍缩装置“被设计为在瞬间发出60兆焦耳的能量——是桑迪亚实验室该装置产生的2.7兆焦耳的22倍 。它可以向线圈发射强大的电流,线圈由数百根比人的头发丝还细的钨丝组成 。强大的电流瞬间导致钨丝爆炸,蒸发,产生大量等离子体 。在强电磁场的约束下,爆炸产生的例子被迫向内坍缩,产生高密度辐射——主要是X射线——可以更精确地模拟核爆炸的环境 。”
“有了如此巨大的能量,我们可以将靶丸加热到1亿摄氏度”,这位中国核物理学家说 。"相比之下,桑迪亚的那台机器就像个侏儒."
《国家利益》杂志咨询了桑迪亚实验室,其发言人表示,虽然他们的研究人员已经注意到了中国的这个项目,但目前无法对此发表评论 。
下面就不翻译了,因为显然《国家利益》杂志的编辑们并不了解Z箍缩和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对于下一代核武器的意义,而是在那里大谈美国有“7000枚核武器”,比中国多得多,所以即使中国有超级Z箍缩研究设施,美国也不用怕巴拉巴拉...
送你一段普京的鄙视——俄罗斯早在2004年就已经设计完成了输出电流50MA的“贝加尔”装置(类似绵阳新的Z箍缩装置)(美国的Z装置是27MA)(这个计划俄罗斯已经提出很多很多年了...目前进展不明,据说已经启动) 。不清楚美方下一步是否会跟进 。
其实我们国家的Z捏装置并没有跳出空石的裂缝 。此前,我国已研制出杨、强光一号、强光二号等Z箍缩研究装置,目前该领域建成的最强Z箍缩装置是巨龙一号,输出电流8-10MA 。
与美国和俄罗斯的同类装置相比,巨龙一号的设计方案有自己的特点 。美国“Z装置”的信息资源网也差不多,比俄罗斯“安加拉河”-5-1装置更先进(此前中俄进行了“中俄Z箍缩联合实验”,实验是在安加拉-5-1上进行的) 。
(...这个故事有点像《球状闪电》里研究球状闪电的故事...呵呵)
俄罗斯的“安加拉河”-5-1实验装置,中国的Z箍缩技术就是靠租这个设备起家的 。
根据现有的理论计算,物理学家普遍认为脉冲功率驱动器的驱动电流应该在40-50MA以上,才能实现实验室条件下的聚变点火,因此这个级别的Z箍缩装置将是惯性约束聚变的又一条关键技术路线 。(另一种是激光点火,也就是“申光”和“国火”研究的那种)
【聚龙九号 聚龙一号】2018年,中国科学网发表文章,“10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彭先觉在兰大举办的2018‘一带一路’西部核能发展高端论坛上,向采访人员透露了其团队在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堆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他们预计,2025年左右将建成50兆安培的Z箍缩驱动器实验装置,以验证聚变和次临界反应堆的关键技术 。届时,中国大规模人工实现热核聚变将是一个突破 。在此基础上,2035年前后将有可能建成百万千瓦级工程示范混合堆 。”
这里提到的50兆安培Z箍缩驱动器实验装置就是《南华早报》报道的“超级Z装置”,这次它吓到了国家利益 。
彭先觉在演讲中说,“所谓Z箍缩驱动聚变,就是利用数十MA大电流(沿Z方向流动)通过金属柱信息源的薄网孔套筒产生的巨大洛伦兹力(磁压强度超过百万个大气压),推动套筒等离子体高速(箍缩)径向内爆,以每秒数百公里的速度撞击聚变靶丸,将动能转化为聚变所需的辐射能(X射线)和物质内能 。1997年,圣地亚哥国家实验室在Z箍缩实验中取得重要进展,他们以20MA的电流获得了近2MJ的X射线能量输出 。这个里程碑极大地鼓舞了研究惯性约束聚变的物理学家 。从2000年开始,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就注意到了Z箍缩研究的意义,并组织了相关的研究团队开始了核聚变能源的探索和研究 。2008年秋,彭先觉在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堆(Z-FFR)的概念 。截至2016年底,团队对Z-FFR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设计和部分分解实验,完善了设计方案 。更何况在方案的物理、技术、工程、材料等方面,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可逾越的障碍 。在比较了当前国际和国内所有的核能概念后,团队形成了以下认识:
推荐阅读
- 电动车|九号自动驾驶两轮电动车亮相:自动规划路线 自己保持平衡
- 九号、雅迪、爱玛、台铃电动车怎么选?都有什么优缺点?一次性分析明白
- 卫星|我国成功发射一箭十六星 “吉林一号”70颗卫星大功初成
- 卫星|中国民营火箭第一!星河动力谷神星一号勇夺三连胜 一箭三星
- 中国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前瞻 中国成功发射天通一号03星
- iPhone|iPhone 14或无mini版本:本土企业舜宇成苹果7P广角镜头一号供应商
- 妄想山海山海一号怎么飞不到 妄想山海山海一号怎么飞
- 旅行者一号靠什么动力飞行 旅行者一号飞行了多少公里
- 高通|“小一号骁龙8+” 新骁龙7系已在路上:对标天玑8000系列
- 今年将进入环火轨道并着陆火星 天问一号飞行里程突破4亿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