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团队双季稻亩产超过3000斤-袁隆平团队双季稻产量再创新高( 二 )


第三代杂交水稻项目主持人李新奇用了一个特殊形象的比方对此进行说明 。
 
应用第一代技巧培养出一个优良的杂交水稻新品种 , 就好像在成千上万个水稻材质中 , 只有A和B才合适“结婚” , 而B还藏在“茫茫稻海”里 , 若要相遇 , 不仅须要消耗很大的精神 , 还须要很多运气 。到了第二代技巧 , A可以和其他所有水稻“结婚” , 虽然选择面大大进步 , 但不能保证后代的优秀 。而第三代技巧 , 不再是只为A服务 , 它让所有的水稻 , 在理论上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另一半” , 并发生优秀后代 。
 
2 改掉了贪吃傲娇的坏缺点
 
如果以老百姓的尺度来权衡 , 前两代杂交水稻最大的缺点就是“贪吃”和“傲娇”:爱好大肥大水 , 一旦“供食”不足则产量平平;对生态环境和种植技巧“挑剔” , 导致普通农民“驾驭”不了 , 靠“专家种田”获得的高产 , 难以全面从实验田走向农民粮仓 。
 
第三代杂交水稻终于改掉了这两个坏缺点 。清竹村当地的种植环境并不特殊 , 海拔不到百米 , 也没有对田里的水稻过火精耕细作 , 不管是播种移栽、田间管理还是病虫害防治 , 应用的技巧和投入的精神与普通农民正常种植差异并不大 。
 
“和我之前种田可以说一模一样 。”当地农民陈太佳是种了十多年水稻的“老把式” , 这次全程参与了测产水稻的种植 。他告知采访人员 , 以施肥为例 , 施的都是常见的氮磷钾肥 , “饭量”也和普通水稻每亩40公斤差不多 , 分蘖、扬花和灌浆这些水稻生长的不同症结时代都不须要“特别照料” 。
 
3 拨快生长期的前进键
 
这次测产的组合为晚稻 , 与前两代杂交水稻测产根本上以中稻为主相比 , 生长期缩短了1个多月 。
 
缩短农民的生产田和科学家的实验田之间的产量差距 , 是能否得到普遍推广的症结因素之一 。我国目前水稻平均亩产在500公斤左右 , 普通农民在一般条件下种植一些优良的第二代杂交水稻品种可以到达600到700公斤的亩产 , 但在同样种植条件和环境下 , 第三代杂交水稻的亩产可以到达800公斤 。
 

袁隆平团队双季稻亩产超过3000斤-袁隆平团队双季稻产量再创新高

文章插图
 
袁隆平:杂交稻让我没时光变老
 
因为年纪已高 , 袁隆平没有前往距离长沙200公里的测产现场 , 而是留在长沙期待大家过来观摩和加入测产评议会 。
 
观摩定于22日10点45离开始 , 可是到了10点多 , 大家却发明袁隆平并不在家 。本来 , 22日是夫人邓则的诞辰 , 因为这几天总想着测产观摩的事 , 袁隆平把这事儿给忘了 , 直到这天早上才想起 。于是他没告知任何人 , 带着夫人一早出门买礼物去了 。
资源网 
“夫人和‘孩子’都很主要!”接连加入了一个多小时的现场观摩和测产评议会后 , 90岁的袁隆平已经十分疲乏 , 但他还是以这样滑稽的开场白接收了采访人员的简短采访 。
 
袁隆平口中的“孩子”当然是指自己心心念念的第三代杂交水稻 , 他首先对这次测产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
 
“这次衡南县的测产 , 虽然亩产只有1046.3公斤 , 但第三代杂交水稻的潜力很大 , 优势很强 , 如果配合好一点的栽培技巧 , 1200公斤完整没问题!当然还要等通过国度的品种审定后能力进行推广 。”袁隆平说 。
 
“您今年已经90岁 , 为什么还愿意担负这个职务?”采访人员向他问起关于10月14日出任第三代杂交水稻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一事 , 袁隆平笑着答复说:“这解释我的脑瓜子还没有糊涂 , 还没有痴呆 。”
 
“今后我更没有时光变老了!每公顷18吨的目的今年应当就能实现 。我还愿望自己能够在2021年实现每公顷20吨(折合每亩约1340公斤)的目的 , 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袁隆平表现 , 自己将在“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事业中引领食粮产业的提高 , 为我国和世界食粮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