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颗小行星以中国科学家命名-以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小行星有那些( 三 )


 
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同意,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观测中心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明的国际永久编号为7681的小行星,被命名为“陈景润星”,同月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
 
夜空中群星闪烁,特殊引人注视的是,表扬“两弹一星”的卓著功臣对我国科技事业所做出的出色贡献,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目前已有11位获得了国际小行星的命名,他们分离是周光召、彭桓武、陈芳允、钱学森、杨嘉墀、王淦昌、钱三强、朱光亚、赵九章、王大珩、孙家栋 。
 
永恒星辉在宇宙中与光同尘
 
除此之外,国度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也占领了很大比例 。2016年1月6日,我国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和近年国度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谢家麟、吴良镛、郑哲敏、张存浩获得小行星命名,从此这五位中国科学家名字被永久写入了浩渺的星空 。
 
自1999年设立国度最高科学技巧奖以来,迄今已评选出27位获奖者,其中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叶笃正、吴孟超、李振声、闵恩泽、谷超豪、吴征镒、王忠实、孙家栋、师昌绪和王振义等21人已获得过小行星命名,今后还将分批以国度最高科技奖获奖者名字命名小行星 。
 
2017年5月7日7时21分,我国有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首届国度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数学与体系科学研讨院研讨员吴文俊先生因病医治无效,溘然长逝,享年98岁 。巨星陨落,人们只能在悲哀中仰望吴文俊留下的永恒星辉 。好在在浩瀚宇宙中,还有一资源网颗被命名为“吴文俊星”的小行星与光同尘,永远指引着我们不断摸索,砥砺前行 。
 

又一颗小行星以中国科学家命名-以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小行星有那些

文章插图
 
国际小行星的命名是永久性的声誉
 
茫茫宇宙,繁星残暴,小行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比大行星小的天体,大多集中在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绕日运行 。依照国际规定,漫天的恒星只能用星座及其数码表现,只有太阳系中小行星能力由发明者提出命名 。早年发明的小行星大多以希腊神话中神仙的名字命名,后来随着小行星发明数量增多,许多国度、城市和著名人士的名字成为小行星的星名 。
 
为了统一规范,国际天文学结合会(IAU)专门组成了由国际有名科学家组成的小行星命名委员会,负责接收和审议全球新小行星的命名工作 。小行星发明者提出的命名申报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在《国际小行星通报》(Minor Planet Circulars)上正式宣布,并通知世界各国天文台此星名成为该小行星的永久星名,并列入每年出版的《国际小行星星历表》上,永载天文史册 。小行星的命名具有国际性和永久性,是一项高尚的国际声誉,命名一旦获国际同意,将为世界各国所公认 。
 
小行星上保留了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原始讯息,对摸索太阳系的来源与演变有主要意义 。小行星的发明和研讨不仅大大丰硕了人们对宇宙和太阳系天体构造的认识、推动了天体力学的发展,而且对增进人造卫星上天、人类迈入宇宙航行时期起了基本和开辟的作用 。
 
60年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明了一批具有命名权的新小行星,1978年以来才开端陆续应用省、市、处所或科学家等人士的名字命名小行星 。以著名人士命名小行星,旨在彰显被命名人士在科学、教导、文化、慈善等某个范畴所做的贡献,表达社会对他们的敬佩 。
 
为了进一步弘扬和彰显何梁何利基金获奖科学家献身科学的高尚思想和出色贡献,2014年6月,何梁何利基金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达成了双边合作意向协定,依据评选委员会的提名建议,紫金山天文台赞成将该台发明的新小行星为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巧造诣奖”的科学家命名 。
 
以吴汝康的名字来命名永恒的行星,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其学术造诣的嘉奖及其科学精力的永恒,也是对从事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研讨工作者极大的精力鼓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