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烈兀和成吉思汗的关系,忽必烈与旭烈兀-( 二 )


02
蒙古西征前的中东
十世纪中叶开始,阿拔斯王朝开始从内部瓦解,外部的威胁也渐渐扩大 。法蒂玛家族于969年征服埃及,对巴格达虎视眈眈 。
法蒂玛是穆罕默德的幼女,也就是穆罕默德堂弟阿里的妻子,法蒂玛家族的首领就是阿里的后代,被认为是什叶派正统 。
阿拔斯王朝是依靠联合什叶派而兴起,但阿拔斯家族毕竟不是什叶派本身,看起来法蒂玛家族才更加符合什叶派的宗教信仰 。
不过,并非所有什叶派都拥戴法蒂玛家族,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十分在意由哪个家族统领伊斯兰世界,只有其中最激进的伊斯玛仪派才狂热的拥护法蒂玛家族 。

旭烈兀和成吉思汗的关系,忽必烈与旭烈兀-

文章插图
▲法蒂玛王朝极盛时代的疆域(公元969年) 图源于网络
法蒂玛家族也称哈里发,在北非与阿拔斯王朝分庭抗礼 。在阿拔斯王朝内部,哈里发的控制力也逐渐变小,各地的总督和统治家族们纷纷独立,只名义上遵奉阿拔斯哈里发 。
倭玛亚王朝的残余势力逃到西班牙半岛,继续自称哈里发 。此时伊斯兰世界里,出现了三个哈里发鼎立的局面 。
法蒂玛王朝没有能够维持太长时间的统治,由来自叙利亚的维齐尔萨拉丁掌握了实权,并于1171年取代了法蒂玛王朝,建立了埃宥比(阿尤布)王朝 。萨拉丁的政权曾经长期控制耶路撒冷,与英国狮心王理查一世统率的十字军交战 。
在巴格达,势力日益衰微的阿拔斯哈里发不断被各地的统治者胁迫,授予他们“埃米尔”的称号 。“埃米尔”意为“军事统帅”,最初是阿拉伯帝国的一种官位,后来演变为地方统治者的称号 。
之后又出现了“苏丹”,意为“统治”、“权力”,原是阿拉伯帝国内部地区总督的别称,后来也成为地方统治者要求阿拔斯哈里发授予自己的称号 。
埃米尔、苏丹本质上都是“国王”的意思,这些国王们虽然还需要由哈里发授予,但实际上这种授予仅仅是名义上的,他们都是独立于阿拉伯帝国的国家,阿拔斯阿拉伯帝国已经名存实亡了 。
旭烈兀和成吉思汗的关系,忽必烈与旭烈兀-

文章插图
▲ 1092年处于鼎盛时期的大塞尔柱帝国 图源于网络
【旭烈兀和成吉思汗的关系,忽必烈与旭烈兀-】11世纪末,塞尔柱苏丹国主导了阿拉伯帝国的政治,阿拔斯哈里发成为塞尔柱人的傀儡 。
12世纪末,中亚新兴的花剌子模王朝取代塞尔柱苏丹国,控制了阿拔斯哈里发,短暂维持了约20年后,在蒙古第一次西征中被成吉思汗灭亡 。
13世纪末,伊斯玛仪派中的一个极端组织阿萨辛派以波斯西部的阿剌模忒堡为基地,专门从事暗杀活动,著名游戏“刺客的信条”便是取材于阿萨辛派 。
东方的史学家不了解阿拉伯世界的具体情况,认为阿萨辛派建立了一个“国家”,并将其称为“木剌夷国”,其实是一种误解 。
阿拔斯王朝也好,法蒂玛王朝也好,甚至是阿萨辛派,他们有的与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阿里有家族血缘关系,有的直接是阿里的后代,但当他们掌握了现实中的权力,他们掌权的目的就脱离了教派意识,转变为单纯的捍卫政权了 。
更多的什叶派教众则是始终坚持正统意识,并不完全臣服于某一个统治家族之下,统治者的权力衰微之后,便没有多少人继续追随他们 。
03
旭烈兀的西征
1253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率领着从蒙古各部族的军队中选出的精锐力量,从哈拉和林开拔,向中东进发 。与前两次西征不同,旭烈兀的西征进军速度非常之慢 。
蒙古的主要军事力量并非在哈拉和林集结完毕,而是由已经驻扎在欧亚大陆各地的各派势力原地整兵,等待旭烈兀从哈拉和林经过时,再与旭烈兀的部队会师,合并一处 。
旭烈兀先通过窝阔台家族的领地,再进入察合台家族的领地,分别接收他们提供的部队 。拔都在西方的军队则向东进发,与旭烈兀会合 。
旭烈兀和成吉思汗的关系,忽必烈与旭烈兀-

文章插图
▲ 孛儿只斤·旭烈兀(Hülegü Khan,1217年—1265年2月8日) 图源于网络
经过三年的进军和扩编,旭烈兀的军队终于在1255年11月到达中亚的河中地区,蒙古的伊朗总督阿鲁浑正在这里迎接他们 。
旭烈兀进军的速度之所以如此慢,可能是因为军队来源复杂,旭烈兀需要时间来将他们统一整编,同时也要测试一下与托雷家族不和的窝阔台家族和察合台家族士兵的忠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