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兴名臣的代表,谁是晚清中兴第一名臣--( 二 )


曾国藩的高深谋略还表现在他能很巧妙地“急流勇退”方面 。湘军攻陷“天京”之后,湘军与清廷的矛盾凸显出来了,曾国藩当时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历来,清廷都提防汉臣掌兵权,而太平军败亡了,湘军成了对清廷构成重大威胁的强悍军事力量 。曾国藩如果与清廷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曾国藩和湘军就面临着“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命运,而曾国藩非常睿智地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处理危机,他让他胞弟曾国荃请病假,裁撤湘军最精锐的“吉子营”,并裁去湘军的相当一部分作战部队 。之后,他主动请求停拨江西等地给湘军的厘金;他修建南京贡院,请旨恢复科举考试,整修秦淮河,恢复秦淮河两岸的商业经营等,总之,他尽其所能向清廷伸出“橄榄枝”,表明他和湘军是忠于朝廷的,是不会造反的 。这“以退为进”的高明策略,让清廷对他彻底放心,而他却依然能掌握中重要权力,比如,他借助他的门生李鸿章所掌握的淮军,让清廷不敢将他边缘化 。他是史上最成功地进行“急流勇退”的军事统帅之一 。太平军败亡了,而曾国藩依然能掌控江南的政务,他的家族依然是当时最强势的汉臣家族 。因而,曾国藩的“急流勇退”方式,是后世颇受赞赏的高明策略,这使得他备受后世关注 。
第二,谈谈左宗棠和李鸿章 。
左宗棠与李鸿章是很有意思的两个晚清名臣,一个率直急躁,胆略过人,勇谋兼备,性格鲜明,一身正气;一个老奸巨猾,有胆有谋,熟知世情,手段老辣 。有人将他们两人进行对比,说左宗棠正气凛然,胸怀坦荡,而李鸿章老于世故,阴险老辣;左宗棠心气高傲、敢作敢为,李鸿章心机极深,虽善周旋;左宗棠忠诚爱国,李鸿章卖国求荣 。当然,这样的对比是漫画式的,有夸张,有渲染,但是,他们两个确实是很不一样 。
从他们两个政绩和影响来看,左宗棠收复新疆、忠诚爱国的政绩和品格在晚清“四大名臣”中是排在第一位的;而李鸿章在创建淮军、组建水师、办理洋务、割让土地等问题上颇受争议,就褒贬评价来看,李鸿章在晚清“四大名臣”中是排第一位的 。
以对待新疆的态度和主张来看,左、李两人所持的意见是完全不一样的 。
新疆自汉代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乾隆时代,清军平定西域大小和卓叛乱,收复全部土地,而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把本属于我国“旧疆”的西域命名为“新疆” 。而随着清王朝国势的衰弱,同治六年(1867年),匪首阿古柏在新疆自封为王,自立国号为哲德沙尔汗国,宣布脱离清廷 。俄国乘机占据了伊犁,英国也虎视眈眈,意图瓜分西北 。眼看,160万平方公里的新疆,将从大清的实际版图上消失 。
【晚清中兴名臣的代表,谁是晚清中兴第一名臣--】在这种局势下,当时的三朝重臣李鸿章向慈禧太后启奏:“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 。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倾全国之力,徒然收数千里旷地,增加千百万开支,实在得不偿失 。依臣看,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为好 。”
显然,李鸿章是主张放弃新疆的,如果当时清廷真的接受了李鸿章的建议,那中国就亏大了,从李的这一主张来看,李鸿章确实缺乏爱国心,想轻易放弃中国的土地,这种态度是应该谴责的 。
与李鸿章的意见完全相反,时任陕甘总督左宗棠却上奏:“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 。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 。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 。”
在左宗棠看来:“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 。而况今之与昔,事势攸殊 。俄人拓境日广,由西向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仅中段有蒙部为之遮阂 。徙薪宜远,曲突宜先,尤不可不豫为绸缪者也 。”“若此时即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冠进尺 。”
左宗棠熟知西北局势,他执意于收复新疆,不可放弃,胜固当战,败亦当战 。在他看来,若是不战自退,将万里腴疆拱手让人,将成千古罪人 。这种态度表现了一位久经沙场、铁骨铮铮的老将的爱国之心,他比李鸿章更有爱国情怀,是值得赞赏的 。

晚清中兴名臣的代表,谁是晚清中兴第一名臣--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