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是怎么发音的,古怎么读音是什么-


古汉语是怎么发音的,古怎么读音是什么-

文章插图
(蒹葭怎么读)
这个问题,可能需要解决“知道古代字正确读音有何意义”这件事 。
如果说,以为“古人爱怎么读就怎么读,与现在或者与我何干”,那就没得话说了 。
不过,说起来会绕个大弯儿,就放在后面再说 。
先说怎么知道古代字的读音 。
古汉语是怎么发音的,古怎么读音是什么-

文章插图
一距今2000年前后的汉朝,人们对先秦古字的“义”和“音”已经不甚了了了 。
于是,东汉的许慎,干了一件“惊天动地”惠及后世多少代的大事——编纂了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
《说文》里,解释了字形、字义,同时给一0五一六个字中的大部分,都注了“读音” 。
他的办法,是在解释一个字时,注上“某声”或“读若某” 。后来的人,一律简化为“音某” 。
比如,“丕”,现在读“pī”,许慎说,这是个形声字,“从一不声” 。段玉裁注云:“丕与不音同,故古多用不为丕,如不显为丕显之类 。”他说,这就是同音假借 。
比许慎稍晚的郑玄说:“丕读作负 。”可知,先秦时,“丕”“不”“负”三字同音 。
包括“读若”,都属于“直音”注音法 。
古汉语是怎么发音的,古怎么读音是什么-

文章插图
(芣苢怎么念)
如《诗.周南.芣苢》云:“薄言掇之” 。《毛传》:“掇,拾也 。”陆德明《经典释文》曰:“拾,音十 。”
但“直音”有很大局限 。
比如,“丢”,找不到可以为其注“直音”的字 。
再如,特别是后来,对常见字用生僻字注“直音”,已很不妥,因为违反了“学习”的一般性规律 。《康熙字典》里,有了“穷”字,注“音竆”,不少人还得想办法再去查“竆”的读音 。
《康熙字典》也有注音方面的特色 。如,“刀”,其注曰“到平声”,不仅注了读音,还标出了声调 。这种方法,近似于“直音”注音法 。
古汉语是怎么发音的,古怎么读音是什么-

文章插图
二再往后,就有了“反切”注音法 。
比如,“川”,注为“昌缘反”,就是通过“昌”和“缘”相拼,得出“川”的读音 。“昌缘反”,也注为“昌缘翻” 。
唐朝,忌讳“反”和“翻”,于是改成“切”,成为“昌缘切” 。
于是,“反切”,就专指一种注音方法 。
“反切”,可以说是古代的“拼音方法”,与“直音”法相比,是巨大进步,也是汉语音韵学的开始 。
现代的拼音方法,根据音素原则来拼音,每一个音素用一个字母表示,或者两个字母作为一个整体来表示,如“zh”“ch”“sh”“ng”“er”等;拼出一个读音,可能需要四个字母,如“庄”为“zh,u,ā,ng” 。
古汉语是怎么发音的,古怎么读音是什么-

文章插图
古代的“反切”,是一种“双拼法”,只用两个字拼 。如“兔”,就是“汤故切” 。
其中的规律,是“反切上字”代表声母,省略韵母;“反切下字”代表韵母,省略声母 。如“马”,为“莫下切” 。
汉字里,有些读音是“零声母”,如“安”,但是也必须有“反切上字”,于是为“乌寒切”;“央”,为“于良切”,等等 。
有的汉字,韵母包括“韵头”和“韵尾”,如“条”,韵母为“i,ao”,在“反切”里,也只能用一个“反切下字”,为“徒聊切” 。
其实,单纯为辅音的汉字不存在,同时,以元音开始的汉字又很少 。这就是“反切”的局限性——不能准确地为汉字标音 。
所以,读古人所注“反切”,有两条重要原则——
第一,“反切上字”只读声母,不管韵母和声调 。
【古汉语是怎么发音的,古怎么读音是什么-】第二,“反切下字”只读韵母和声调,不管声母 。
以上两条,尤其适用于宋代以前的“反切” 。
古汉语是怎么发音的,古怎么读音是什么-

文章插图
三现存最古的韵书,是1008年宋代的《广韵》 。
《广韵》的前身,是唐代的《唐韵》 。
《唐韵》的前身,是隋代陆法言的《切韵》,著于隋仁寿元年,即601年 。
再往前,可以追溯到三国时魏人李登的《声类》,研究了一万一千五百二十字的“韵母”归类,但此书已佚 。不过可知,那个时候,人们已经在探索非“直音”的注音方法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