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春的诗?关于春的诗句大全简单( 二 )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
译文:夜晚辗转反侧难已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气清凉 。剪了很多次烛花了马上就到了三更天了 。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洒在冰凉的床席上,而从梧桐缝里看上去的月亮依然是那么明亮 。
4、《众星罗列夜明深》唐代:寒山
众星罗列夜明深,岩点孤灯月未沉 。
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 。
译文:众多星星像棋子排列,使夜空显得非常幽深 。尚未西沉的月亮像一盏孤灯在山崖上点亮 。光彩明丽、圆满如镜的月亮不用打磨也晶莹剔透 。那挂在青天上的,就是我的一颗心哪 。
5、《金陵夜泊》唐代:罗隐
冷烟轻澹傍衰丛,此夕秦淮驻断蓬 。栖雁远惊沽酒火,乱鸦高避落帆风 。
地销王气波声急,山带秋阴树影空 。六代精灵人不见,思量应在月明中 。
译文:清冷的烟雾笼罩着衰败的树丛,今夜漂泊的船只行至秦淮河岸边停靠 。几处酒店夜火,惊起了水边栖雁;风帆下落,昏鸦纷纷惊叫着高飞躲避 。山上那摇落的树干仿佛正在倾听那挟带着三百年金陵王气的涛声,消逝在远方的夜空 。那些曾经在秦淮河身边风流一世的六代人物,如今都在哪里?想来应在这清冷的月光中 。
4.要一首描写夜晚的诗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这是王维后期的山水诗代表作——五绝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 。
鹿柴(zhai寨),是辋川的地名 。诗里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 。王维似乎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 。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竟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了 。
“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如果只读第一句,也许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 。
“但闻”二字颇可玩味 。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 。
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然而,现在这一切都杳无声息:只是偶而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 。
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 。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 。
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
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 。寂静与幽暗,虽分别诉之于听觉与视觉,但它们在人们总的印象中,却常属于一类,因此幽与静往往连类而及 。
按照常情,写深林的幽暗,应该着力描绘它不见阳光,这两句却特意写返景射入深林,照映在青苔上 。猛然一看,会觉得这一抹斜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一线光亮,给林间青苔带来一丝暖意,或者说给整个深林带来一点生意,但细加体味,就会感到,无论就作者的主观意图或作品的客观效果来看,都恰与此相反 。
一味的幽暗有时反倒使人不觉其幽暗,而当一抹余晖射人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照映在树下的青苔上时,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 。特别是这“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漫长的幽暗 。
如果说,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 。整首诗就象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 。
静美和壮美,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的美的两种类型,其间本无轩轻之分 。但静而近于空无,幽而略带冷寂,则多少表现了作者美学趣味中不健康的一面 。
同样写到“空山”,同样侧重于表现静美,《山居秋暝》色调明朗,在幽静的基调上浮动着安恬的气息,蕴含着活泼的生机;《鸟鸣涧》虽极写春山的静谧,但整个意境并不幽冷空寂,素月的清辉、桂花的芬芳、山鸟的啼鸣,都带有春的气息和夜的安活;而《鹿柴》则不免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尽管还不至于幽森枯寂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