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中用典的句子?春望是关于什么的古诗( 三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 。
“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 。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
5.求春望的诗句和诗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①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② 。
注释
注释
[注释]
①烽火:古时候报警的烟火 。此指战争 。三月:形容时间很长,非确指 。
②白头:指白发 。浑:简直 。不胜簪:意思是头发少得连簪子都插不上 。
赏析
赏析
[赏析]
这首诗是肃宗至德二年(757)三月作者困居长安时写的,是一首触景生情的抒情诗 。长安沦陷,虽然山河依旧,但已物是人非 。诗人面对破碎的河山,荒芜的城垣,睹物伤怀 。美好春景更增加诗人的愁思 。本诗结构严谨,从而使诗人感时伤别之情更深沉而具体 。最后以“不胜簪”作结,忧国之心真挚感人 。这首诗,对仗工整,情致沉郁宛转,写景抒情浑然一体 。景物与作者情思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而诗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6.《春望》中反映诗人忧国忧民的诗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抱歉看错,是忧国忧民= 《春望》中反映诗人忧国忧民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答案分析: 五六句写忧国忧家之愁,七八句写愁之深切 。全诗情景交融,忧国念家之情深切感人,尤其五、六两句,因道出人类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遂成广为传诵之名句 。司马光曾提倡写诗"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 。他说"近世诗人唯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并举此诗为例(见《温公续诗话》) 。又《唐诗分类绳尺》云:"子美此诗,幽情邃思,感时伤事,意在言外 。"
7.《春望》一诗中用美好的事物反衬沉痛的诗句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 。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 。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 。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 。“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 。“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颓垣残壁,只是“草木深” 。“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 。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
8.用典的诗句1~6年级例
1、我家洗砚池头树 用的是什么典故?它属于哪一种用典方法
2、你还知道那些用典诗句
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个典故和哪个故事有关
1这里化用了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个典故.引用古籍中的故事属于正面用典.
2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温廷筠《商山早行》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易水送别》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崔灏《黄鹤楼》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绝句》
3讲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

春望中用典的句子?春望是关于什么的古诗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