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四大案件?清朝第一大案( 二 )


顺治、康熙年间也爆发过两起科场案 , 所有考官都因舞弊被处斩 。但到了平庸衰世的道光年间 , 官场秉承“多磕头、少说话”的原则 , 没有人敢批评时政 , 官员们在庸碌度日的同时却也不忘腐败 。在这样的背景下 , 科场当然也难幸免腐败 , 递条子走后门蔚然成风 , 考官也不以收条子为耻 , 甚至以收到条子多为荣 , 已经完全忘却了这些行为是严重的犯罪 。咸丰即位后 , 整顿吏治以纠正道光朝的腐败风气 , 依法处理科场案 , 竟将当朝“真宰相”公开处斩 , 这不啻是一记晴天霹雳 , 此后科场风气得到彻底扭转 , 无人再敢以人头试法 。
戊午科场案不只是一个乱世用重典的故事 , 耐人寻味的是它反映了当有法不依 , 法律条文成为一纸空文 , 人们对严重的罪行麻木不仁后导致的人心、风气的变化 。作为工作勤恳、谨慎、周密而深得皇帝赏识、器重的一品大员 , 柏葰事后只接受了浦安16两银子的酬谢 , 因此他肯定不是为了贪图这区区16两银子而以身试法 , 他是囿于人情世故调换考卷以便关系人中举 , 他肯定认为这种行为已经习以为常 , 因此自己的行为并无不妥 。柏葰确属罪有应得 , 但他又何尝不是腐败风气的牺牲品呢?当社会目睹违法行为麻木不仁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 这些违法行为就会逐渐变成社会的潜规则 , 甚至进一步变成显规则 , 结果必然是有法不依 , 黑白是非不分 , 公平公正荡然无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