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二 )
我认为,对孩子的爱最鲜明地体现了爱的本质,这个本质就是,爱是给予而不是获得,是奉献而不是索取 。其实当爱的本质充分显现的时候,当你爱到极点的时候,你会感到给予本身就是获得,受苦本身就是享乐,牺牲本身就是满足 。我自己就感到,为孩子累,再累也甘心,也快乐,给孩子换尿么的,多脏的事,可就是觉得有意思,愿意去触摸她的小身体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就是父母爱儿女远远胜过儿女爱父母,至少在儿女很小的时候是这样 。许多大哲学家讨论过这个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父母与儿女的关系就好比诗人与作品的关系 。儿女好像是父母的作品,父母在儿女身上付出了心血,所以有强烈的爱 。法国哲学家蒙田说:施惠者对受惠者的爱,远超过受惠者对施惠者 。这个意思也和亚里士多德说的差不多,就是作为施惠者的父母在作为受惠者的儿女身上付出了心血,所以蒙田又说:你为之付出最大代价的东西对于你必定是最珍贵的 。中世纪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也说:父母是把儿女当作自身的一部分来爱的 。儿女的生命本来就是从父母的生命中分出来的,生下来后,父母又在他们身上耗费了许多光阴,实际上是耗费了一部分生命 。这些话的意思都差不多,我归纳他们的意思是:爱是伴随着付出的一份关切,我们总是最爱我们为之倾注了最多心血的对象 。当然,我们一旦从对孩子的爱中体验了爱的本质,就不应该把这种体验局限在孩子身上 。我曾经听一位朋友讲,她的上司待他们特别严厉,不苟言笑,有了孩子以后,突然变得十分和蔼,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我相信,一个人有了孩子,他的人性中那种慈爱、柔软的东西就可能会复苏 。
【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父性和母性是人性中很重要的部分,这个部分没有得到实现,人性就不完整 。人有性本能,也就是生殖本能 。在没有孩子的时候,性本能表现为快乐本能,就是两性之间的那种关系,从那种关系中得到快乐 。有了孩子,性本能中那个更深刻的东西显现出来了,这就是种族本能,你会发现,原来性本能实质上是种族本能,快乐只是手段,传宗接代、种族延续才是目的,对孩子的爱之所以会这么强烈,父性和母性一旦被唤醒了之所以会这么强烈,原因就在这里 。不过,在做父母之前,我们往往不知道这一点,不知道潜藏在我们天性中的父性和母性——也就是种族本能——竟有这么大的力量,远比快乐本能大 。在种族本能的支配下,亲子之爱往往比稳定,当然也专一得多 。有一句俗话:老婆是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 。反正在上,你是可以有许多选择对象的,你的选择也是可以改变的,在亲子之爱上,你没有选择的自由,你多半也不想改变 。另外,毕竟是两个成人之间的关系,必然会带进社会性的因素,比如财产、前途等考虑,不像对孩子的爱那样是纯粹的本能 。尤其是对幼崽,那是最纯粹的自然关系,随着孩子长大,社会性因素的比重就会逐渐增加 。
我还有一个体会,就是孩子使家更加实在了,两人世界诚然浪漫,但比较轻飘,孩子为家增添了丰富的内容,共同抚育孩子的经历又为爱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我相信许多父母都有这个体会,有了孩子,孩子一旦不在身边,离开得久一些,就会觉得空,不知道做什么好了 。我写过这样一段话:“孩子是使家成其为家的根据 。没有孩子,家至多是一场有点儿过分认真的爱情游戏 。有了孩子,家才有了自身的实质和事业 。”我还写过:“男人是天地间的流浪汉,他寻找家园,找到了女人 。可是,对于家园,女人有更正确的理解 。她知道,接纳了一个流浪汉,还远远不等于建立了一个家园 。于是她着手编筑一只摇篮,——摇篮才是家园的起点和核心 。在摇篮四周,和摇篮里的婴儿一起,真正的家园生长起来了 。”这些都是我的真切感受 。
孩子带给我们的体验,还有一点是使我们对生命的体验更深刻了 。当然,我们每个人是一个生命,但是,随着我们长大,到这个功利世界里去奋斗,我们对生命的感觉就越来越迟钝,越来越麻木了 。孩子的出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面对一个全新的生命,我们看着他长大,看着生命的奇迹在眼前一点点地展现,我们就有可能复苏对生命的敏锐感觉 。
我曾经写过一段话,表达孩子让我感受到的生命的神秘:
推荐阅读
- 男生恐惧症
- 男人长期喝酒能要孩子
- 对联人丁兴旺?拟写一副对联
- 妈妈和孩子的暖心故事?妈妈和孩子之间感动的小故事
- 孕妇吃新鸡排可以吗
- 孕妇吃鲶鱼会对胎儿有什么危害吗?
- 孕妇吃番薯对胎儿好吗?
- 调和”的技巧! 对比构成
- 肝脏不好吃什么比较好?
- 明朝为什么没有继承元朝的领土?明朝继承了元朝对哪里的统治和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