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莹|刚拿大奖就被打压,这些媒体真是存心不良!( 二 )



PS:华语片里 , 李家和导演的《地儿》获得“电影基石”短片单元二等奖;黄树立导演的《当我望向你的时候》获得酷儿棕榈最佳短片奖 。
在颁奖台上 , 陈剑莹慷慨激昂地用中文发表获奖感言 。
她说 , “这部片子我很开心能够得到很多人的认同 , 但我真的需要感谢的其实是我的祖国中国的这片土地 。 我在影片当中所描述的 , 其实就是我站在中国土地上所感受到的那种诗意也好 , 深情也好 。 ”
一直以来 , 戛纳颁奖都会设置英法同声传译 。 这下到了听到陈剑莹说中文 , 那边立刻闭麦 , 也不知道是故意不翻还是不懂翻 。
国外网友纷纷谴责:法国电视台没有预算去请一个(中文)翻译吗?那些费用哪儿去了?
呵呵 , 他们估计没想到中国人会拿奖 , 并且还会在上面讲中国话吧 。 而回看中国这边 , 不少媒体也让人“恨铁不成钢” 。 人家女孩凭实力拿的奖 , 第一时间 , 是看别人艳不艳压 。
好 , 艳压了 , 标题来个“颜值显眼气质出众” 。
一时间大量中文媒体风评被害 。
网友说:对于优秀女性 , 首先看看颜值 , 其次看看嫁了没 , 老公是谁 , 最后看看生没生三胎 。
也是分析得非常到位了 。 陈剑莹这位女导演 , 别看才27岁 , 但她敢想敢干 。
从小 , 她就是个学霸 , 高中就读于省级王牌哈尔滨三中 。 小时候家里卖过DVD , 受家庭氛围启蒙 , 她也爱上电影 。
因为热爱 , 15岁 , 就开始组队、拉投资拍片 。

2012年 , 完成了处女座《当初》 , 那时她才17岁 。
报考大学时 , 家里人想让她去学点好赚钱的专业 , 比如金融 。 在芝加哥大学金融系和纽约大学电影系之间 , 她果断选择了后者 。 CGTN的记者郑春莹 , 是她的好闺蜜 , 在专访她时 , 还说起陈剑莹当年放弃了清北常青藤全奖offer , 就是为了去学电影当导演 。
果然优秀的人都是一起玩的!上了大学 , 她疯狂抓住每一个拍商业片机会 , 接受采访时她说 , 她大二开始就可以用拍片赚的钱养活自己 , 大三还实现了经济独立 。
大学的暑假 , 她几乎没休息过 , 不是在巴黎接项目 , 就是在洛杉矶的剧组实习 。

求学过程中 , 她还曾挤时间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博弈论和谈判技巧” 。
去纽约大学法国校区进修 , 两个月学会了法语 , 用法语写剧本 。
不少观众们以为她今年才崭露头角 , 但实际上 , 她已经有不少作品 。 2014年拍摄女性成长电影《流之》 , 入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实验单元;2016编剧并执导LGBT短片《她的眼光》获得好莱坞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 , 华盛顿国际电影节短片单元等多个国际电影节;
2017年编剧并执导短片《水下美人鱼》 , 片子讲述脊髓性肌肉萎缩症患儿心理情感 , 获得挪威国际电影节、洛杉矶独?电影节、五洲国际电影节各大重要奖项;2021年拍摄院线长片《记忆中的咸水池》 。
这部片子 , 同样在宜宾取景 , 即将于2023年上映 , 估计和她在采访中所说的爱情电影是同一部 。
此外 , 她还参与过《我和我的祖国》之《夺冠》、《寻龙诀》、《唐人街探案2》等电影的拍摄 。
大家印象里的导演 , 都是不修边幅 , 随心所欲 , 偏偏她又拥有如此大反差 。
她的英文名很有意思 , 叫“Story” , 仿佛是为诉说故事而生 , 她的故事 , 聚焦在亚洲女性、性少数群体和儿童 , 为弱势群体发声 。
密歇根大学的王政教授曾说 , 当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进入各行各业工作 , 就是为女性争取权益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 作为女性 , 要勇敢追随自己的梦想 , 无论做什么什么职业 , 只有手上占据了资源 , 才有话语权 , 才能有力量活的更好 , 也才有力量去帮助别人 。 像陈剑莹这样能吃苦又有志向的妹子 , 就是教授所倡导的现代女性榜样啊~
【陈剑莹|刚拿大奖就被打压,这些媒体真是存心不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