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营|今年所有电影,加起来都没它震撼( 三 )



在这场关于决定犹太人生死的讨论中 , 没有一个犹太人 。
他们考虑到了几乎所有人的利益 。
除了被屠杀的犹太人 。

二战后 , 很多当年屠杀犹太人的纳粹官员被抓 。
然而法庭上 , 他们大多拒绝承认自己的罪行 。
其中 , 对艾希曼的审判最为著名 。

他是犹太人大屠杀中执行最终方案的主要负责者 , 被称为「死刑执行者」 。
但 , 在他看来 , 自己只是整个国家机器上的小齿轮 , 在做自己的本职工作 。
「任何一个人 , 只要在我的位置 , 都会做出同样的行为 。 」

同样 , 从一些纳粹老兵的自述中 , 也很难看到悔恨 。
「若要我用一个词来形容在纳粹德国的经历 , 我会说 , 天堂 。 」

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曾提出一种平庸之恶 。
这是一种在意识形态机器下无思想、无责任的犯罪 。
也就是说 , 在这种犯罪中 , 施暴者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 。
他们不自觉地丧失了一个人最基本的良知与判断 。

由于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 , 有着高度细化的分工 。
尤其是毒气室的出现 , 使执行者与被害对象之间基本不会有接触
他们只需要按下按钮 , 便夺走千百人的生命 。
因此 , 这种机械化的操作模式让士兵们鲜有负担 。




正如电影《朗读者》中凯特·温斯莱特饰演的汉娜 。
面对自己在集中营犯下的罪恶 , 毫无感知 , 甚至认为理所当然 。
她只在乎的 , 是自己的工作职责 , 是自己的文盲问题 , 而不是杀人问题 。


但 , 《万湖会议》并不属于这一范畴 , 它展示的是一种更可怕的邪恶 。
与会的15名纳粹高官 , 无一不是德国的精英分子 。
其中 , 有博士头衔的 , 就有8人 。

他们不是盲从的施行者 , 不是汉娜·阿伦特所谓的平庸之恶 。
而是有主观能动性的策划者 。
甚至可以说 , 他们比谁都绞尽脑汁 。

众所周知 , 犹太人问题是希特勒的心头肉 。
谁能在这件事上取得成绩 , 便能获得赏识 。
为了加官进爵 , 每个人都想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 找机会对希特勒谄媚 。

他们专注而热切地讨论 。
细化到每一个具体的方案与流程 。
但 , 重点永远不在于犹太人的性命 , 而在于如何提高效率 。

修建毒气室费时费力 。
就有人想到办法 , 命令不知情的犹太人自行建造 。
屠杀会引发混乱 。
他们便以洗澡为幌子 , 把犹太人骗入其中 。
衣服、首饰自行脱下叠好 , 还省下了扒衣服的时间和人力 。

逐渐 , 杀人成为一项产业 。
毒气室、焚尸炉 , 各式各样的屠杀工具问世 。
他们甚至还争相申请专利 。
并以此为荣 。

以不义开始之事 , 必须用罪恶使之巩固 。
上行下效的官僚体系中 , 每个人的双手都沾满了鲜血 。

《辛德勒的名单》中 , 辛德勒救下6000名犹太人 。
他明白 , 片刻的生命 , 终究也是生命 。

《钢琴家》中 , 军官威廉是消极对待战争的法西斯 。
身为军人 , 别无他法 。
战败前夕 , 他对犹太钢琴家斯皮尔曼说:
「你再坚持两周就自由了」
再见到斯皮尔曼 , 眼中满是泪花 。

这是他们作为时代逆行者的正义 。
而《万湖会议》中 , 官员们也有着自己的正义 。
但这所谓的正义 , 让鱼叔无比错愕 。
有段话 , 是一名前线军官的自我辩白 。
他说他就喜欢朝小孩开枪 。
「反正没了父母他们也活不了 , 这么做是为他们好」
这便是他的正义 。
听闻此事的长官也夸奖他 , 是个正派的德国人 。



正义来自群体认知 。
一战后德国爆发了经济危机 , 民众食不果腹 。
这一情形 , 和多数动荡时局一样 。
恐惧 , 成为了投机政治家利用的工具 。
于是便有了嫁祸 , 有了用不完的借口 。
让犹太人成为众矢之的 , 人人得而诛之 。

站在庙堂之上 , 将战争鼓吹成机遇 , 把迫害与屠杀视为正义 。
「战争对所有个体是不幸的 , 但它也创造机会去书写真相 , 去激烈地干预社会 , 用伟大的宏图去改造社会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