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咬伤该如何处理 蜈蚣咬了怎么处理方法( 二 )


蜈蚣的功能与主治 。【出处】蜈蚣,最早见于神农本草,列为劣等,历代本草皆有收 。因为《别录》载:“圣大吴川谷,江南”;它们都是从母亲那里产卵,因此得名 。是蜈蚣少棘蜈蚣和少棘蜈蚣(Newport)的干燥整体 。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河南、陕西等地 。大部分是野生产品,现有养殖品种 。
【性味归经】辛,温 。有毒 。入肝经 。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方面,蜈蚣水蛭注射液能使小鼠的精原细胞坏死和消失 。说明它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利用低浓度曙红容易将死亡的癌细胞染色的特性 。体外实验表明,蜈蚣水蛭注射液对癌细胞有阳性染色率,蜈蚣水蛭对小鼠肝癌的抑制率为26%,作用轻微,能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功能 。但长期应用会损伤肝脏 。华丹(含海带、海藻、龙胆草、全蝎、蜈蚣、醋炒米)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采用灌肠方法将药物混入饲料信息资源网,效果良好 。
2.解痉效果 。止痉散(全蝎、蜈蚣,每日1g,连续给药1、3、9天)能对抗半数惊厥量的心得安、士的宁和纯尼古丁引起的小鼠惊厥 。在相同剂量下,蜈蚣对上述三种药物的抗惊厥效价高于全蝎,但对盐酸可卡因引起的惊厥无影响 。
3.抗真菌作用,蜈蚣水侵剂(1: 4),在体外对紫色毛癣菌、黄许氏菌、奥杜安毛癣菌、腹部阴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紧密芽囊原虫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功效】可祛风止痉,解毒散结,疏通经络 。
1.息风止痉:用于中风经络、肢体运动障碍、语言障碍、五脏六腑、人事不明、痰饮高热惊风、小儿惊风、破伤风、面神经麻痹等 。可与僵蚕、全蝎等止风药同用 。
2.解毒散结:①可与其他解毒药同用,用于疮肿毒、瘰疬、结核 。②可用于毒蛇咬伤,内服外用均可 。
3.通经活络:用于顽固性头痛、风湿性关节痛等症状较重者,可与其他抗风湿镇痛药合用 。
【区别应用】蜈蚣和全蝎都是祛风解痉的重要药物 。全蝎性弱润泽,用于手脚震颤、摇头,效果良好;蜈蚣凶燥,对于痉挛僵化的人还是用信息资源网比较好 。
[兼容性和应用]
1.与全蝎:两药都是平肝熄风的重要药物,有较强的解痉作用 。全蝎熄强风,对经常抽搐、手脚震颤、舌强、摇头者有效 。蜈蚣以风取胜,对肢体痉挛、颈项强直、三尖弓有效 。二者必须互为用,同时入肝经,息风止痉 。蜈蚣和全蝎合用,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的作用 。
2.用朱砂:朱砂镇惊安神,蜈蚣镇风解痉,两药互为用,心肝同治,祛风解痉,宁心安神,治小儿惊风抽搐,疗效极佳 。
3.甘草:甘草可生吃,降火解毒,蜈蚣攻毒散结 。两者必须并用,攻补兼施,治外科疮毒肿毒,即能见效 。
4.与钩藤:平肝熄风两味药合用,相互帮助,有较强的平肝熄风、祛风活络、解痉止痛的作用 。常用于肝阳上亢、风动所致的顽固性头痛、痉挛、头面部疼痛 。
【使用注意事项】本品有毒,可危害流产,非严重者不宜使用,如血虚痉挛、小儿缓慢痉挛、孕妇禁忌等 。
【用法用量】内服:1 ~ 3克,或煎服1 ~ 3片,减粉,或焙干,研末,洗净 。外用:取适量,研成粉末,或涂油于患处 。
【功效特点】本品善走通经,有较强的熄风止痉作用 。所以是息风解痉的重要药物,还能攻毒散结,疏通经络 。对惊风、中风、口眼歪斜、淋巴结核、疮肿毒、风湿关节痛、蛇咬伤均有良好的内服和外用效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