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病虫害防治技术详情介绍


西瓜病虫害防治技术详情介绍

文章插图
西瓜田蚜虫防治难度较大,主要发生在西瓜结瓜期和果实膨大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西瓜病虫害防治技术详情介绍 。

西瓜病虫害防治技术详情介绍

文章插图
    西瓜病虫害防治技术详情介绍
    (一)西瓜虫
    为害特点为害幼芽、嫩根造成缺苗断垄,为害草莓时把浆果吃成孔洞;瓜类幼苗绿色部分受害后常不生蔓 。对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一14mm,体宽5—6 。5mm,长椭圆形,共13节,灰褐色,头部具1对线状触角;胸部8节,各节具1对足,腹部具7对腹足,尾节末端为两个片状突起 。雌成虫体背暗褐色,隐约可见黄褐色云状纹,每节后缘具白边,雄虫较青黑 。卵近球形至卵形,黄褐色 。初孵幼虫白色,半透明,长约1.3一1.5mm,宽0.5一0.8mm,后逐渐变深,形态与成虫近似,仅大小、体色不同 。
    生活习性该虫胎生繁殖,离开母体即可自由活动取食,取食后体壁颜色变深,身体增大,隔一段时间需钻入土中蜕皮,每雌可繁殖110头,幼虫孵化后多随雌成虫群集在一起,约经1—2.5个月后开始独立生活,经1年成熟,多发生在阴暗潮湿墙角或石头、土块下,夜出为害,以晚上21—22时、清晨7—8时活动最盛,阴天也出来活动,幼苗及贴地果易受害,对圈肥及腐草有趋性,有负趋光性和假死性,受惊后立即卷缩成“西瓜”状 。
    此外,我国还有一种西瓜虫,学名为PorcellioscaberLatreille称球鼠妇,广布室内及潮湿之处,在田间也为害油菜等 。
    防治方法(1)离村庄近的菜地、塘埂沟边处应加强防治 。田园内不留杂草,在田埂、垄间堆集腐草进行诱杀 。(2)菜地避免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3)结合防治地下害虫喷药防治在油菜苗期,发现虫量大时开始喷洒25%爱卡士乳油1500倍液或20%虫死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 。

西瓜病虫害防治技术详情介绍

文章插图
    (二)猝倒病
    (为害状)本病是西瓜幼苗期的主要病害,发生普遍,可造成大片幼苗死亡 。尤其在育苗床内受害最为常见 。
    1.症状猝倒病菌的寄生性都是比较弱的,只有在幼苗生长衰弱或其幼茎尚未木栓化时,才能侵入为害 。苗期发病,幼苗茎基部产生水渍状病斑,接着病部变黄褐色,缢缩成线状 。病害发展迅速,在子叶尚未凋萎之前幼苗即猝倒,拔出后接触病部的表面极易脱落,在子叶下发病的成为卡脖子 。有时幼苗尚未出土,胚茎和子叶已普遍腐烂 。有时幼苗外观与健苗无异,但贴伏在地面而不能挺立,检查这种病苗,可看到其茎基部已收缩似线条状 。湿度大时,在病部及其周围的土面长出一层白色菌丝体 。
    2.病原病原为腐霉属中的瓜果腐霉菌[Pythiumaphanidermatum(Eds.)Fitzp.] 。菌丝无色,无隔膜 。无性阶段形成游动孢子囊,有性阶段形成球形卵孢子 。
    3.发病规律病菌以卵孢子在12-18厘米表土层越冬,并在土中长期存活 。翌春,遇有适宜条件萌发产生孢子囊,以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入寄主 。在土中营腐生生活的菌丝也可产生孢子囊,以游动孢子侵染瓜苗引起猝倒 。病菌生长适宜地温15—16℃,温度高于30℃生长受到抑制 。适宜发病地温为10℃,低温对寄主生长不利,但病菌尚能活动 。当幼苗子叶养分基本用完,新根尚未扎实之前是感病期,遇有雨、雪连阴天或寒流侵袭,则发病较多 。

西瓜病虫害防治技术详情介绍

文章插图
    4.无公害防治技术
    (1)严格选择营养土选用无病新土进行育苗,或对育苗土进行土壤消毒,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5千克加细土100千克制成药土进行播后覆盖 。
    (2)加强苗床管理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地作苗床,播前一次灌足底水,控制苗床的湿度 。用有机肥或堆肥作苗床基肥时,必须充分腐熟 。定植后,前期宜少灌水 。若是大棚应及时通风降湿 。
    (3)化学防治出苗后发病初期可喷洒58%瑞毒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25%瑞毒霉(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40%乙磷铝(疫霉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一般7~10天喷一次,视病情,连续喷洒1~3次 。每次喷药后要结合放风,降低棚内湿度,可收到较好的防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