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关于粥的诗词?赞美粥的古诗词( 三 )


至今煮粥未曾稠 。
人言箸插东西倒 , 
我道匙挑前后流 。
捧出前堂风起浪 , 
将来庭下月沉钩 。
早间不用青铜照 , 
眉目分明在里头 。
诗句对粥之稀薄抓住不放 , 多方发挥 , 足见其思路广而开掘深 。把个粥稀写得惟妙惟肖 , 如端手上 。近人有《嘲薄粥诗》写道:
薄粥稀稀水面浮 , 
鼻风吹起浪波秋 。
看来好似西湖景 , 
只少渔翁下钓钩 。
薄粥稀稀沉碗底 , 
鼻风吹起浪千层 。
有时一粒浮汤面 , 
野渡无人舟自横 。
这首打油属前诗翻版 , 味道大不如前 。但其最后两句奇想突发 , 也算难得 。《戒庵漫笔》还载有另一首《煮粥诗》云:
煮粥何如煮饭强 , 
好同儿女熟商量 。
一升可作二升用 , 
两日堪为六日粮 。
有客自须添水火 , 
无钱不必问羹汤 。
莫言淡薄少滋味 , 
淡薄之中滋味长 。
这一首淡而有味 , 且颇通民情 , 值得一读 。
6.带粥的诗句
带粥的诗句
犹调入粥饧《南歌子·日薄花房绽》
举家闻食粥《和穆父新凉》
粥鱼已响枯桐《奉敕祭西太一和韩川韵四首》
丰腴面如粥《寄周安孺茶》
粥鱼已响枯桐《奉敕祭西太一和韩川韵四首》
半夜不眠听粥鼓《大风留金山两日》
社酒粥面aa38《过高邮寄孙君孚》
高眠粥后不闻鸦《赠蒲涧信长老》
木鱼晓动随僧粥《二十七日自阳平至斜谷宿于南山中蟠龙寺》
归途应食粥《用前韵再和霍大夫》
火冷饧稀杏粥稠《次韵田国博部夫南京见寄二绝》
十日一遇黄鸡粥《闻子由瘦?儋耳至难得肉食?》
黄耆煮粥荐春盘《立春日病中邀安国仍请率禹功同来仆虽不能饮》
(英公为其姊作粥《次韵刘贡父所和韩康公忆持国二首》
能几进粥《次韵刘贡父所和韩康公忆持国二首》
木鱼呼粥亮且清《宿海会寺》
逆旅唱晨粥《过汤阴市得豌豆大麦粥示三儿子》
偶为老僧煎茗粥《绝句三首》
但未榷羹粥《李氏园(李茂贞园也 , 今为王氏所有 。)》
举家闻食粥《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
粥鼓未鸣灯火暗《渔家傲·顶上铁轮飞火焰》
粥鱼忽报千山晓《渔家傲·落月杜鹃啼未了》
一饱残羹冷粥《无梦令·物外茅斋映竹》
恤饥共设三冬粥《战掉丑奴儿》
三冬设粥宜长久《战掉丑奴儿》
三冬设粥当周急《战掉丑奴儿》
煮粥休稀《战掉丑奴儿》
设粥三冬《战掉丑奴儿》
共设三冬粥济贫《战掉丑奴儿》
设粥都来百日期《战掉丑奴儿》
一饱残羹冷粥《无梦令·物外茅斋映竹》
一餐薄粥《满庭芳 赠莱阳县众醮首》
7.赞美粥的诗词
赞美粥的诗词如下《腊八粥》(清)李福腊月八日粥 , 传自梵王国 。
七宝美调和 , 五味香糁入 。用以供伊蒲 , 籍之作功德 。
僧民多好事 , 踵事增华饰 。此风未汰除 , 歉岁尚沿袭 。
今晨或馈遗 , 啜这不能食 。吾家住城南 , 饥民两寺集 。
男女叫号喧 , 老少街衢塞 。失足命须臾 , 当风肤迸裂 。
怯者蒙面生 , 一路吞声泣 。问尔泣何为 , 答之我无得 。
此景望见之 , 令我心凄恻 。荒政十有二 , 蠲赈最下策 。
悭囊未易破 , 胥吏弊何数 。所以经费艰 , 安能按户给 。
吾佛好施舍 , 君子贵周急 。愿言借粟多 , 苍生免菜色 。
此去虚莫尝 , 嗟叹复何益 。安得布地金 , 凭仗大慈力 。
倦然对是的 , 趾望丞民立 。《腊八》(清)夏仁虎腊八家家煮粥多 , 大臣特派到雍和 。
对慈亦是当今佛 , 进奉熬成第二锅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宋)陆游腊月风和意已春 , 时因散策过吾邻 。
草烟漠漠柴门里 , 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 , 差科未动是闲人 。
今朝佛粥交相馈 , 更觉江村节物新 。《腊八粥》(清)道光帝一阳初夏中大吕 , 谷粟为粥和豆煮 。
应时献佛矢心虔 , 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 , 堆盘果蔬纷纷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