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陈李翔:重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是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 )



工作范围的扩大、融合和延伸 , 导致了工作现场对劳动者工作能力要求的改变 。 通常初级工、中级工仍然是从事单一岗位的具体工作 , 这些工作可以定义为一个具体的岗位 , 并通过完成程序性工作而达成工作目标 。 但与以往不同的是 , 他们需要参与团队工作 , 并需要兼顾到客户需求 。 他们不再仅仅按照指令工作 , 必须对团队和客户负责 , 沟通和协同已经成为其必备的能力要求 。 而高级工以上的技工 , 则不仅要求在部件加工上拥有更强的技能 , 还必须能利用技术发展规律 , 组织团队解决复杂性问题、胜任系统性工作 , 创造性地满足客户要求 , 如改善生产和服务的工艺过程、有效地减少生产成本 , 并提升产品技术等 。 而技师、高级技师更不只创造技术上的“天花板” , 更需要解决开放性和具有设计性的问题 , 在更不确定性的环境里和更广泛的条件下组织技术创新 , 如组织技术革新等 。

数字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使得生产一线的运行和组织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 供应、生产和销售网络化、平台化 , 生产和服务组织横向整合 , 产品和服务定制化 , 智能产线和设备应用产生劳动力的技能替代等 。 这些改变正在更加深刻地影响着工作现场对劳动者工作能力的要求 。 数字生产方式和绿色生产方式的交互影响下 , 生产线的系统集成、现场管理、设备运维等新技能要求应运而生 。 原有的职业技能等级已经难以涵盖这些增长的新技能 。 因此 , 需要在原有技能等级的基础上向上延伸 , 高级技师之上设立特级技师、首席技师 , 正是这种生产方式变革的产物 。

与此同时 , 职业教育持续高速发展的过程中 ,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得到了广泛认同 , 生产服务一线的劳动力供给方式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 ,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程度逐步加深 。 在这种背景下 , 需要为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学生实习和就业提供更加有效的技能评价方式 , 为实施中国特色的学徒培训奠定制度基础 。 因此 , 在初级工之下 , 设立学徒工的技能等级势在必行 。

重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 , 有利于形成人人皆可成才的社会氛围 , 对于鼓励青年人投身社会实践 , 成就技能成才和技能报国的理想 ,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健全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途径 , 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打破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的“天花板” , 是解决当前技能人才薪酬待遇瓶颈的必然要求;延伸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 , 有利于技能人才与技术人才的横向贯通 。

当然 , 顺利实施新的“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关键 , 还在于如何使之与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及其相应管理制度有效衔接 。 因此 , 需要加快相关基础工作的建设与完善 , 确保新的“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平滑落地 。 一是健全职业分类和完善职业标准的制度规范 。 要关注新职业的发展和原有职业的变化 , 重视技能复合型和技术融合型职业在分类中的地位;要进一步理解工作现场对从业者能力要求的变化 , 重视数字技能、绿色技能和复合技能对于工作的价值 , 按照“八级”职业技能等级结构重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 。 二是完善技能人才的评价体系 。 在重视企业自主评价的基础上 , 健全社会化评价方式 。 学徒工、特级技师、首席技师等新发展出来的技能等级 , 由于其能力要求和能力表现与实际工作具有特别紧密的联系 , 需要通过企业评价先行试点 , 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 。 三是将“八级”职业技能等级结构与《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建立紧密联系 , 指导企业运用新的等级结构完善技能人才的薪酬制度 。 四是梳理原有技能等级结构与就业服务、教育培训、劳动力管理和社会保险等相关政策与制度的关联性 , 并配合“八级”加以调整、补充和完善 。
编辑丨邱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