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杀李善长全家,真实历史李善长怎么死的( 二 )


在“淮西勋臣”里 , 李善长是个核心人物 。他虽然不似徐达汤和等人手握重兵 。但明朝开国战争里 , 他其实就是“朱元璋团队”的“管家婆” , 干的就是苦活累活 , 根子也扎得极深 。而比起汉朝的萧何来 , 同样有着“萧何”美名的他 , 权力欲却更重 。以《明史》的形容说“外宽和 , 内多忮刻 。”典型外宽内忌的角色 , 大明第一智囊刘基的晚年悲剧 , 虽是胡惟庸亲手制造 , 但刘基的失宠与获罪 , 也同样有李善长一次次推波助澜 。
而且在“淮西勋臣”内部 , 虽然李善长早在洪武四年就早早隐退 , 但后来呼风唤雨的胡惟庸 , 最初只是宁国县一个小小的知县 , 就是李善长一手提拔起来 。李善长的侄孙李佑 , 又做了胡惟庸的侄女婿 , 俩家正是“亲上加亲” 。如此亲密关系 , 也令李善长在胡惟庸倒台后 , 惹来一阵阵喊杀声 , 却被当时的朱元璋硬生生摁下去 。
为什么这时朱元璋不“动”李善长?一是以《明实录》的说法 , 朱元璋念旧情 , 不忍心“动” 。李善长与“半路蹿红”的胡惟庸不同 , 和后来被杀的蓝玉更不同 , 这是在朱元璋“创业”早期就跟随他的老臣子 , 多少次为他排忧解难 。“旧情”当然极深 。更重要的是“不能动” , 如前文所说 , 李善长是一个擅长“退到背后做文章”的人 , 自己退休前就能“捧”起胡惟庸 , 对刘基也能“放暗箭” , 这样一个树大根深的人 , 当然轻易动不得 。
放在洪武十三年 , 那时的明王朝 , 北方与西南都面临北元残余势力的威胁 , 经济民生更是一片凋敝 , 轻易乱不得 。“追杀”李善长?在洪武十三年时 , 并不现实 。所以 , 就算没“旧情” , 朱元璋也要先忍下这口气 。
而这事儿 , 对于李善长来说 , 其实也是他最好的“全身而退”机会 。如果李善长能够明白自己的处境 , 了解朱元璋的用心 , 主动“知退” , 七十七岁那年的惨剧 , 未必就会发生 。比他与朱元璋更有“旧情” , 也同样有“威胁”的“淮西勋臣”汤和 , 不就成功脱身了?
但这 , 也恰是李善长悲剧的第二个重要原因 , 看他七十七岁之前的表现 , 几乎就是步步“作死” 。洪武十八年时 , 朱元璋就免去了李善长“勾结胡惟庸”的“罪过” , 将他安置在崇明养老 。但李善长却心安理得 , 这 , 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
到了洪武二十三年 , 七十七岁的李善长 , 又接连“作”了两个事:一是找“老乡”汤和借三百士兵 , 只为给自家修宅子 。别看只是三百人 , “借兵”这事儿 , 就触犯了朱元璋的忌讳 。二是给自己的党羽求情 , 请求朱元璋赦免部分被充军的“故旧” 。两件事合在一起 , 也就让朱元璋明白了:这看似公益无害的李善长 , 既能“借兵” , 还念着“党羽” 。接下来的血腥一幕 , 已是可以想 。
与其说 , 是做久了高官的李善长 , 在人生关键时刻犯了傻 , 不如说 , 这是性格决定命运 , 一个“外宽和 , 内多忮刻”的李善长 , 到了这个处境 , 必然会这么“争一争” 。既然不能思退 , 自然也就栽进万丈深渊 。

为什么要杀李善长全家,真实历史李善长怎么死的

文章插图
而在李善长自尽后的第二年 , 郎中王国用愤怒上书 , 一字一泪痛陈了李善长的冤情 。几乎是做好了上书后被朱元璋处死的准备 。但朱元璋却“虽不能用 , 亦不罪也” 。确实 , 他何尝不知道李善长是冤枉的 , 但事情重来多少遍 , 他都会这么对李善长 。
封建皇权争斗的无情冷血 , 看过朱元璋李善长这对老哥们的“旧情” , 就有多少唏嘘在其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