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十八年大灾 清末自然灾害
光绪朝代是慈禧太后专权的时代 。也是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年代 。清末各种天灾频繁不断 。周而复始 , 历史的规律不可抗拒 。
在清代频繁的旱灾中 , 最大、最具毁灭性的一次 , 要数光绪初年的华北大旱灾 。
这次大旱的特点是时间长、范围大、后果特别严重 。从1876年到1879年 , 大旱持续了整整四年;受灾地区有山西、河南、陕西、直隶(今河北)、山东等北方五省 , 并波及苏北、皖北、陇东和川北等地区;大早旱不仅使农产绝收 , 田园荒芜 , 而且 。饿殍载途 , 白骨盈野” , 饿死的人竟达一千万以上!由于这次大旱以1877年、1878年为主 , 而这两年的阴历干支纪年属丁丑、戊寅、所以人们称之为“丁戊奇荒”;又因河南、山西旱情最重 , 又称“晋豫奇荒‘、“晋豫大饥” 。
这场大旱灾是光绪元年(1875年)拉开序幕的 。这一年 , 北方各省大部分地区先后呈现出干旱的迹象 , 京师和直隶地区在仲春时节便显示了灾情 。一直到冬天.仍然雨水稀少 。与此同时 , 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 , 都在这年秋后相继出现严重旱情 。
光绪二年(1876年) , 旱情加重 , 受灾范围也进一步扩大 。以直隶、山东、河南为主要灾区 , 北至辽宁、西至陕甘、南达苏皖 , 形成了一片前所未有的广袤旱区 。
京师及直隶地区 , 因旱情加重 , 全省收成减半 。旱灾引发蝗灾 , 从天津以北至?南各地 , 蝗虫遮天蔽日 , 把枯萎的残存庄稼吞食精光 。到夏秋之间 , 又因阴雨连绵 , 大清河、滹沱河、潴龙河、南运河、漳河、卫河同时泛滥 , 致使遭受了旱、蝗之灾的土地又被水淹 。这一年 , 直隶省遭受水、旱、风、雹的地区达63个州县 。
河南省的灾情和直隶相近 。从春到夏 , 旱情日重 。尤其是黄河以北的彰德、怀庆、卫辉三府 , 早倩更为严峻 。入夏以后 , 旱情稍有缓解 , 但彰德、卫辉和光州等地又遭水灾 , 田地被淹 。不过 , 就全省情况而言.仍以旱为主 。全省农业歉收 , 减产一半左右 。因此 , “乏食贫民 , 所在多有” , 仅开封一地 , 靠赈灾粥厂就食的灾民即达7万余人 。
这一年 , 山东省全年皆旱 。除章丘等小部地区有一段时间略遭水灾外 , 绝大部分地区均遭旱灾 , 全省收成不到三分 。《山东通志》称该年全省“大旱.民饥” 。据《申报》载 , 、由于旱灾 , 山东各地灾民纷纷逃荒、闹荒或祈雨 。但祈雨无济于事.各处“饥黎鬻妻卖子流离死亡者多 , 其苦不堪言状”(1876年12月11日《申报》) 。
旱魃向南为虐 , 祸及苏北和皖北 。苏北各地这一年开春到年底 , 一直末下透雨 , 海州(今连云港)、棉田等地大片大片的农田减产或绝牧 。旱灾引发了蝗灾 , 禾苗被吞噬一空 。旱蝗交迫之下 , 灾民“逃亡饿死者不计其数” 。一些灾民甚至“饥则掠人食” , 致使’旅行者往往失踪 , 相戒裹足” 。苏北的社会秧序 , 因严酷的旱灾而变得动荡不安 。为了活命.饥民纷纷渡江南下 , 由苏南的地方官员和土绅在苏、松、太以及江阴、镇江、扬州等地收容的流民达九万余人 。
皖北的旱情与苏北相似 。入夏之后 , 持续干旱;许多地方连禾苗也末能栽插:后虽下过一些雨 , 但“又复连日烈日 。” , 连补种的庄核也大多枯死;当年全省收成减半 。有的地方颗粒无收 。于是 , 成群结队的饥民.汇成了四出逃荒的人流 。
这一年 , 北方的陕西、山西、辽宁等省.也遭受到旱灾的威胁 。陕西全年干旱 , 夏秋歉收 , 冬春多数地方种不下去 。山西因旱灾严重 , 秋禾收成歉薄.介休、平遥等县几乎颗粒无收 。奉天的义州(今辽宁义县) , 因大旱无雨 , 饥户多达十万 , 广大农民在饥饿中痛苦地挣扎着 。
文章插图
经过近两年的大旱之后 , 华北大部分地区的灾情在丁丑年(1877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态 , 尤其是山西省.旱荒空前;山西巡抚曾国荃在奏议中说灾区“赤地千有余里 , 饥民至五六百万之众 , 大祲奇灾 , 古所未见”(《曾忠襄公奏议》卷8) 。毁灭性的旱灾 , 使山西
推荐阅读
- 慈禧与光绪怎么死的 慈禧与光绪皇帝谁先死的
- 贞观二年的蝗灾 光绪三年大旱灾
- 国艳境界系列知识百科,品茶的十层境界
- 八月十五高速免费吗?
- 康熙十几岁收拾鳌拜 康熙14岁除鳌拜
- 分析十二星座的放荡不羁
- 光绪帝的珍妃是怎么死的? 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仓皇出逃
- 喝茶的境界乐趣在哪里,品茶的十层境界
- 清朝十三阿哥胤祥的结局 历史上的十三阿哥胤祥福晋
- 杜甫八月十五日夜月其一 八月十五夜月杜甫的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