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山茶宴的传承流变与复兴
径山茶宴的传承谱系,是径山寺历代祖师、住持法系 。径山寺自从第一代——大觉法钦禅师(714年-792年)开山后到第七代广灯惟湛,为师徒传承 。其后改为非师徒的十方传承,从第一代祖印常悟以降,到第一百代伯周慧略,历代祖师都可考 。径山茶宴依循着寺院住持法系而传承下来,并通过径山弟子行化各地而传播到临济宗寺院 。
径山茶宴随临济宗的兴盛和法系传承而广为流播到江南地区甚至北方的禅宗寺院 。宋元时期,临济宗在江南地区大兴其道,几乎占据了佛门的大半丛林,时有“儿孙遍天下”之说 。其系出多为径山大慧派,史载“宗风大振于临济,至大慧而东南禅门之盛,遂冠绝于一时,故其子孙最为蕃衍” 。南方地区盛产名茶,且多在名山古刹,这为禅与茶结下千古之缘创造了条件 。
明清时期,径山茶事鲜见史载,而在径山周边的杭州寺院,茶宴却仍在流传 。如“理安寺衲子,每月一会茗” 。在著名的杭州大慈山虎跑寺,明清时期文人游记、诗歌中类似记载代不乏例,如:余 《游虎跑寺次东坡先生韵》“倾将雪乳醍醐嫩,裹得春芽带胯方”;江国鼎《游虎跑寺次东坡先生韵》“呼童涤盏煮茶尝”;江汤望《游虎跑寺次东坡先生韵》“蟹眼烹来臻上品,龙团碾就产殊方;自知不减卢仝兴,涤取樽罍慢慢尝”;孙仁俊《游虎跑寺次东坡先生韵》“闲与定僧留一坐,龙团点雪试新尝”;陈灿《同翁町游虎跑寺》“山僧作茗供,数瓯涤灵府”;吴升《虎跑寺用东坡先生韵》“输与山增好滋味,一瓯玉乳更新尝”;徐同善《游大慈山虎跑寺》“团茶试茗水,瘿瓢浮异香” 。
晚清民国时期,随着径山寺的中落,径山茶宴在其发祥地几乎失传,但在周边寺僧和村落一直相沿不绝,只不过日益简单化、世俗化、生活化而已 。
宋元时期的中日禅僧往来求法播道,是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继隋唐“遣唐使”之后掀起的第二个高潮 。在这当中,径山寺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以无准师范为核心代表的径山寺高僧大德,不仅在中日佛教(主要是禅宗临济宗)交流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而且对整个中日文化交流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南宋和元初,随着中日两国禅僧的密切交往和弘法传道,径山茶宴与禅院清规一起被移植到日本,在此基础上逐渐演变、发展成为“日本茶道” 。日本东福寺、大德寺、妙心寺、建仁寺等径山派临济宗寺院,迄今仍在每年举行“四头茶礼”开山祭法会,纪念祖师,弘传佛法,堪称径山茶宴的“活化石” 。
径山茶宴在径山本已失传甚久 。新世纪以来,径山寺和浙江茶界的有识之士一直着力恢复这一古老的饮茶礼仪 。径山禅寺经过搜集及梳理资料,并走访径山法脉传承的日本寺院,观摩学习保存至今的宋代茶礼,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及茶界专家反复论证,逐渐确立了径山茶礼恢复的流程,培养出数位法师作为专职“茶头僧” 。
恢复的径山茶宴,基本流程为:张茶榜、击茶鼓、佛前上香、点茶供佛、行茶、茶话开示、敲下堂钟等流程,较为完整地再现了宋代清规中的茶礼形式 。宾主或师徒之间用“参话头”的形式问答交谈,机锋偈语,慧光灵现 。以茶参禅问道,是径山茶宴的精髓和核心 。径山当地还建立了径山茶宴体验中心 。径山寺现任住持释戒兴为径山茶宴浙江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
径山茶宴堂设古雅,程式规范,主躬客庄,礼仪备至,依时如法,和洽圆融,蕴涵丰富,体现了禅院清规和礼仪、茶艺的完美结合,具有品格高古、清雅绝伦的独特风格,堪称中国禅茶文化的经典样式 。径山茶宴具有悠久的历史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以茶论道,禅茶一味,体现了中国禅茶文化的精神品格,丰富并提升了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具有学术研究价值 。径山茶宴对于近代“茶话会”的形成,对杭州地区民间饮茶礼仪习俗的存续都有重要影响,民俗学价值突出 。
推荐阅读
- 春游记,自炒径山茶
- 如何冲泡一杯径山茶,你真的知道么?
- 径山寺禅茶_从日本再回传
- 禅茶一味_径山茶
- 茶文化禅茶,中日茶文化
- 禅茶世闲云野鹤,禅茶与雅
- 禅茶味的意思什么,品茶的四大益处
- 禅茶的不二心境怎么喝,千两茶怎么喝最好
- 禅茶之八正道,禅茶与雅
- 宫廷过年筵宴旧俗:从最具规模的“家宴”到茶宴联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