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业务模式越来越复杂,订单、商品、库存、价格等各个模块都很深入,比如价格区分会员等级,访问渠道(App还是PC),销售方式(团购还是普通)等,还有大量的价格促销,这些规则很复杂,容易相互冲突,需要把分散到各个业务的价格逻辑进行统一管理,以基础价格服务的方式透明地提供给上层应用,变成一个微内核的服务化架构,即微服务 。
微服务的特点:
- 易于开发和维护:一个微服务只会关注一个特定的业务功能,所以它业务清晰、代码量较少 。开发和维护单个微服务相对简单 。而整个应用是由若干个微服务构建而成的,所以整个应用也会被维持在一个可控状态 。
- 单个微服务启动较快:单个微服务代码量较少, 所以启动会比较快 。
- 局部修改容易部署:单体应用只要有修改,就得重新部署整个应用,微服务解决了这样的问题 。一般来说,对某个微服务进行修改,只需要重新部署这个服务即可 。
- 技术栈不受限:在微服务架构中,可以结合项目业务及团队的特点,合理地选择技术栈 。例如某些服务可使用关系型数据库MySQL;某些微服务有图形计算的需求,可以使用Neo4j;甚至可根据需要,部分微服务使用Java开发,部分微服务使用Node.js开发 。
- 运维要求较高:更多的服务意味着更多的运维投入 。在单体架构中,只需要保证一个应用的正常运行 。而在微服务中,需要保证几十甚至几百个服务服务的正常运行与协作,这给运维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
- 分布式固有的复杂性:使用微服务构建的是分布式系统 。对于一个分布式系统,系统容错、网络延迟、分布式事务等都会带来巨大的挑战 。
- 接口调整成本高:微服务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 。如果修改某一个微服务的API,可能所有使用了该接口的微服务都需要做调整 。
- 重复劳动:很多服务可能都会使用到相同的功能,而这个功能并没有达到分解为一个微服务的程度,这个时候,可能各个服务都会开发这一功能,从而导致代码重复 。尽管可以使用共享库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可以将这个功能封装成公共组件,需要该功能的微服务引用该组件),但共享库在多语言环境下就不一定行得通了 。
合理的架构设计:
5.1. 业务需求角度
- 能解决当下业务需求和问题
- 高效完成业务需求: 能以优雅且可复用的方式解决当下所有业务问题
- 前瞻性设计: 能在未来一段时间都能以第2种方式满足业务,从而不会每次当业务进行演变时,导致架构翻天覆地的变化 。
①. 稳定性 。指标:
- 高可用:要尽可能的提高软件的可用性,我想每个操作人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黑盒白盒测试、单元测试、自动化测试、故障注入测试、提高测试覆盖率等方式来一步一步推进 。
- 文档化:不管是整体还是部分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都必须做好文档化,变动的来源包括但不限于BUG,需求 。
- 可扩展:软件的设计秉承着低耦合的理念去做,注意在合理的地方抽象 。方便功能更改、新增和运用技术的迭代,并且支持在适时对架构做出重构 。
- 高复用:为了避免重复劳动,为了降低成本,我们希望能够重用之前的代码、之前的设计 。这点对于架构环境的依赖是最大的 。
- 安全:组织的运作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都是具有商业价值的,保证数据的安全也是刻不容缓的一部分 。以免出现XX门之类丑闻 。加密、https等为普遍手段
六. 常见架构误区开高走落不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