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食指的诗《相信未来》 相信未来赏析( 二 )


因为《相信未来》这首诗在辰光以手稿的形式存在了大约13年才正式出版,自然形成了不同的版本 。在收集各种选集时,呈现出略有不同的面貌 。与1981年出版的《诗刊》正式版(我称之为“简易版”)相比,更受欢迎的版本是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食指诗集》(2000年版)为代表的“范蠡版” 。

《食指的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两个版本最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第一和第二节 。《诗集》简易版只有每一句的第一句是“当”,而人民文学出版社范蠡版是每一句的前两句都是“当”——第二句也用了“当我的花依偎着别人的感情”而不是“眼泪像失恋的眼泪一样掉下来”,一个意思变成了两个意思(来自简易版)
此外,“范蠡版”第一句最后一句“用希望写作:相信未来”改为“用美丽的雪花写作:相信未来” 。虽然听起来更好听,看起来更醒目,但逻辑上有所欠缺——全首诗都是经久不衰的炉边和炉边燃烧的灰烬的凄凉景观,所以在铺好的“灰烬”上满怀希望地书写(不管是用什么作为书写工具)是合乎逻辑的;突如其来的“美丽雪花”难免突兀,与灰烬格格不入 。既不是“满怀希望”的写作心态,也不是下文所说的写作的“儿童笔身”或“笔筒” 。

诗人的食指
第三节的区别比较小:一是将“简版”第一句中的“浪”换成了“排浪”,更加雄壮贴切;一是将“简易版”第二句中的“持有”二字换成了“持有”,改动不大;《简版》第三句把“巨大的笔筒”换成了“温暖而美丽的笔筒”,大概是为了更好地匹配黎明的属性——但实际上,还是写成“巨大而华丽的笔筒”更好,因为黎明作为早晨的阳光,不一定是温暖的,但肯定是巨大而华丽的 。
倒数第二节也略有不同 。《诗刊》简约版的倒数第二首诗段落第三句,把“相信青春战胜死亡”这句话换成了人民文学出版社范蠡版的“相信青春战胜死亡”(有的版本写的是“青春”),感觉“青春”真的没有“青春”那么轻松自然 。

诗人的食指
《诗刊》简易版倒数第二首诗段第三句是“一定会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人民文学出版社范蠡版在“客观”一词前加了“热情”二字,意思是“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价”(热情二字后有明显的停顿) 。我觉得“热情”这个词属于燕文,意义不大 。
当然,网上流传的其他版本也有其他不同或变化 。比如第二句第一句中的“紫葡萄”一词写成“葡萄”,似乎更适合“范蠡版”第二句中的“花”一词,但没有“紫葡萄”那么有味道 。把第二句第三句的“凝”写成“凝霜”,更添苍凉感;把第三节第二句中的“hold”或“hold”写成“hold up” 。感觉加强了动感,更适合第二句中的“羊群”二字 。
但最有争议的写法是把第三节“我要用我的手掌——托着(或“托着”或“托起”)太阳的海”第二句中的“手掌”二字写成“手撑”——

中国百年文学经典文库诗集主编谢冕
之所以把“掌”字写成“手撑”,是因为我们不理解或不支持“掌”与“海托太阳”的隐喻关系,而自然而然地想到用手(手掌)托起“海托太阳” 。问题是,如果信息资源网络真的是真的,不管两者的隐喻关系是否成立,光靠人的手掌怎么支撑起支撑太阳的浩瀚海洋?
最重要的是,如果用手(手掌)来托起大海,那用什么来托起(或晃动)曙光的笔筒呢?可见,把“手掌”写成“手撑”,是一种想当然的过于勉强 。

诗人晚年的食指
原创微信公众号“博雅理想国”
【读食指的诗《相信未来》 相信未来赏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