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隐藏剧情 鹿鼎记恐怖片段( 二 )


编辑于 2019-12-30
其他网友观点简单的说《鹿鼎记》中最“细思极恐”的细节是,在一个毫不不起眼的配角名字里面竟隐藏着一个尸横遍野的大案,一个几乎将浙西文人赶尽杀绝的血腥文字狱 。
《鹿鼎记》是金庸先生的“金盆洗手”之作,也是耗费了金老先生大量心血的巅峰之作 。在这部作品中,金先生用工笔的手法细细地描绘出183个主要人物,并通过人物之间的联系,为读者展现出一段博大的、隐秘的江湖传奇故事 。这本“非武、非侠、非史、非传奇”的“四不像”作品中也隐藏了很多“让人细思极恐”的细节 。
《鹿鼎记》的开篇第一回中,金庸先生借江南名士顾炎武、黄宗羲、吕留良之口说出了轰动一时的“文字狱”大案—明史案 。
下面土鳖君就给诸位看官盘一盘《鹿鼎记》中最隐秘的血腥历史
壹丨茅十八,没那么简单
众所周知,金庸先生对书中人物名字的打磨是非常非常的用心的,他喜欢在将一个巨大的寓意暗暗地隐藏在人物的性命之中 。
比如《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慕容一族来自鲜卑东支,是南北朝时期北燕的皇族,“复”则代表着复国 。所以,慕容复一名与他嘴里念念不忘的“光复大燕”是对应的 。再比如阿朱和阿紫之名则来自《论语》中“恶紫之夺朱也”,暗喻着阿紫将取代姐姐阿朱成为大侠萧峰的身边之人,最终两人死在了一起 。
茅十八是《鹿鼎记》中出场非常早的人物,这个五虎断门刀门下的江洋大盗,曾带着韦小宝闯入紫禁城,但被海大富的一片木头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
乍一看,茅十八这个名字就像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一样平白无奇,再一品又觉得此名也不过有点江湖,符合江洋大盗的身份 。但如果细细想来,茅十八这三个字又是字字啼血,他的背后是十八颗血淋淋的人头 。
贰丨《史概》,一本戳痛爱新觉罗神经的“明史”
朱国桢,明万历十八年进士,天启年间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内阁首辅 。这位朱老先生是一位业余司马迁,曾写了一本名叫《史概》的明史著作 。
到了顺治年间,老朱家家道中落,他的后人只能变卖家产,这本没有出版的《史概》就以一千两纹银的价格卖给了湖州南浔的大富豪庄家 。
买书的是庄家的少爷庄廷鑨,据说这位富二代眼睛患有恶疾,早就双目失明 。
诸位看官要知道,在我国的古代只要是身有残疾的人,都是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而入仕的,就算学习再好也没个卵用 。
所以,庄少爷一心想学“左丘失明”,也写一本像《国语》一样的皇皇巨著 。但苦于文化水平达不到,只能买这样一本草稿 。
在得到《史概》之后,庄廷鑨花重金请了20个门客,一同补齐了缺失的天启、崇祯和南明小朝廷的部分,便算是写成了 。
自从清兵入关之后,在江南作下了不少血案 。在当时,江南士林的“思明”情绪还是非常主流 。所以庄廷鑨还是以“明朝遗老”的视角去补齐《史概》 。在书中他仍然沿用了“隆武”、“永历”等南明年号当作编年,仍然以明朝的官称“建州都督”称呼努尔哈赤,对爱新觉罗的祖先用“虏酋”的称呼,这在当时绝对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
这本史书写成不久,庄廷鑨就因病去世了 。此后校勘、刻版、印刷、刊行的工作便由其父庄允城完成 。
这位庄老爷子曾是明朝的贡生,清兵入关之后加入了反清复明知识分子团体—复社 。因此,在“大逆不道”这一点上,庄氏父子二人颇有共鸣 。
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这本史书终于以《明史辑要》的名字发行,为了沽名钓誉,在书的序言里提到了茅元锡、吴之铭、陆圻、査继佐等江南名士的名字,声称他们也参与了这本书的刊校工作 。对于这十八位老先生来说,简直就是天降大锅 。
叁丨案发,血流成河
《明史辑要》出版之后,查继佐、陆圻、范骧三人发现自己的名字竟然被莫名其妙地写进了“反书”之中,吓得三魂飞出去了两魂,这要是追究起来绝对是诛九族的大罪 。于是,他们三人一商量,决定先下手为强,赶紧去报案 。
三人联名跑到浙江学政胡尚衡处举报,胡学政连忙让湖州府学教授赵君宋去核查这件事 。
赵君宋在办差时,庄允城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了消息,连忙托人找到赵君宋,给了一大笔银子蒙混过关 。为了补救此事,庄允城费了很大力气收回之前所印的书稿,重新修改之后,又摆上了各大书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