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揭露了什么 三国演义里谁诡计多端( 二 )

曹操想把孙策夫人大乔,周瑜夫人二乔,聚于铜雀台乐享晚年,虽然一代奸雄曹操有好人家妻室毛病,但说一代奸雄曹操想江东二乔,实在是冤枉了一代奸雄曹操 。因为铜雀台是建安十五年(210)才建成,诸葛亮游说孙权、周瑜,舌战群儒的建安十三年(208),如何可能有《铜雀台赋》啊?
当然,当作文学创作,这种挪移也不算啥,问题是,三国演义第56回,回目就是“一代奸雄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在这里,罗先生清清楚楚地写道 : “时建安十五年春,造铜雀台成……”,既然十五年(210)才建成,十三年(208)咋能有赞誉的诗赋呢??不过,罗先生在这里,写了一段武将骑射比赛,对于文人诗词歌赋,只说王朗、钟繇、陈琳等人进献了诗章,只字未提曹植的《铜雀台赋》,要知道,这《铜雀台赋》与当年的《阿房宫赋》齐名,王朗、钟繇等人的歌赋,根本不值一提 。最主要的不提,却说一些次要的,就是为了掩盖《铜雀台赋》被提前利用的矛盾,幸免尴尬 。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有点矛盾的笔触,是非常微不足道的,如果只读过三两遍,根本看不出来,只有反复阅读、仔细推敲之后,才干吹毛求疵,略见一斑,可见,这些微瑕也许不是罗先生漏洞,而是故意之作,也未可知 。(609)
其他网友观点《三国演义》里面要说有破绽的话要数《空城计》的故事:当时宣帝王司马懿大军兵临城下,城池四门大开,只有几个老军在打扫街道,诸葛亮坐名城头弹琴 。这是诸葛亮设的疑兵计,让宣帝王司马懿怀疑城中设有埋伏,结果宣帝王司马懿果然退兵 。这一章节经不起推敲的是:一,宣帝王司马懿观察到诸葛亮并无慌乱之色;二,诸葛亮琴声不乱,弹到十面埋伏的时候琴声透着杀机,似有百万雄兵 。所以宣帝王司马懿急命撤兵 。
当时宣帝王司马懿和诸葛亮在弓箭的射程之内,如果下令放箭诸葛亮焉能活命?这是其一 。其二,如果宣帝王司马懿命大队扎住阵角,命小股兵力前往试探,诸葛亮的空城计不攻自破,宣帝王司马懿身经百战历险无数,这一点他不会想不到 。那么为何会撒兵呢??宣帝王司马懿一定是在诸葛亮充满杀机琴声中听出了另外一种含意:那就是只有诸葛亮活命自己才干活命,否则兔死狗烹,自己手握兵权一代奸雄曹操不会放过自己 。因为在此之前一代奸雄曹操曾几次革去宣帝王司马懿的兵权,所以与其说诸葛亮吓退宣帝王司马懿不如说是宣帝王司马懿故意放过诸葛亮 。空城计这段如果不这样解读,那真是有破绽的 。
其他网友观点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四大名著之一,但是只要是小说,BUG是无法幸免,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三国演义有多少破绽吧 。
一、兵力问题三国演义的兵力相对与古代是大大夸大,但同时导致了不少问题,举几个例子,比如一代奸雄曹操在官渡之战中的兵力相当诡异,一开始自领大军二十万,进黎阳、拒袁绍,连刘岱、王忠都能给个五万:
遂唤前军刘岱、后军王忠引军五万,打着丞相旗号,去徐州攻刘备 。原本刘岱旧为兖州刺史;及操取兖州,岱降于操,操用为偏将,故今差他与王忠一同领兵 。操却自引大军二十万,进黎阳,拒袁绍 。
【三国演义揭露了什么 三国演义里谁诡计多端】可到了官渡,一下子就剩七万,还有十三万莫非是被颜良文丑灭了?毕竟和颜良交锋时,嘉靖本说“连日败者极多” 。
再比如演义中蜀汉在故事中期的兵力,几乎比同时期的曹魏+东吴加起来还多,刘备在夺得汉中后,重要兵力有四处,一处是益州大军,即演义所说的两川之兵,其中包括夷陵之战送掉的七十五万大军:
遂命丞相诸葛亮保太子守两川;骠骑将军马超并弟马岱,助镇北将军魏延守汉中,以当魏兵;虎威将军赵云为后应,兼督粮草;黄权、程畿为参谋;马良、陈震掌理文书;黄忠为前部先锋;冯习、张南为副将;傅彤、张翼为中军护尉;赵融、廖淳为合后 。川将数百员,并五溪番将等,共兵七十五万,择定章武元年七月丙寅日出师 。
诸葛亮南征带的军事是五十万,诸葛亮南征和夷陵之战前后不到两年,蜀汉根本没有时间休保养息,恢复兵源,所以这里川兵应该是叠加的 。
是日,孔明辞了后主,令蒋琬为参军,费祎为长史,董厥、樊建二人为掾史;赵云、魏延为大将,总督军马;王平、张翼为副将;并川将数十员:共起川兵五十万,前望益州进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