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兰开花后怎么养 蝴蝶兰怎么养( 二 )


蝴蝶兰换盆组盆方法
形态特征
茎很短,常被叶鞘所包 。叶片稍肉质,常3-4枚或更多,上面绿色,背面紫色,椭圆形,长圆形或镰刀状长圆形,长10-20厘米,宽3-6厘米,先端锐尖或钝,基部楔形或有时歪斜,具短而宽的鞘 。花序侧生于茎的基部,长达50厘米,不分枝或有时分枝;花序柄绿色,粗4-5毫米,被数枚鳞片状鞘;花序轴紫绿色,多少回折状,常具数朵由基部向顶端逐朵开放的花;花苞片卵状三角形,长3-5毫米;花梗连同子房绿色,纤细,长2.5-4.5厘米;花白色,美丽,花期长;中萼片近椭圆形,长2.5-3厘米,宽1.4-1.7厘米,先端钝,基部稍收狭,具网状脉;侧萼片歪卵形,长2.6-3.5厘米,宽1.4-2.2厘米,先端钝,基部收狭并贴生在蕊柱足上,具网状脉;花瓣菱状圆形,长2.7-3.4厘米,宽2.4-3.8厘米,先端圆形,基部收狭呈短爪,具网状脉;唇瓣3裂,基部具长约7-9毫米的爪;侧裂片直立,倒卵形,长2厘米,先端圆形或锐尖,基部收狭,具红色斑点或细条纹,在两侧裂片之间和中裂片基部相交处具1枚黄色肉突;中裂片似菱形,长1.5-2.8厘米,宽1.4-1.7厘米,先端渐狭并且具2条长8-18毫米的卷须,基部楔形;蕊柱粗壮,长约1厘米,具宽的蕊柱足;花粉团2个,近球形,每个劈裂为不等大的2爿 。花期4-6月 。
生活习性
蝴蝶兰出生于热带雨林地区,本性喜暖畏寒 。生长适温为15~20℃,冬季10℃以下就会停止生长,低于5℃容易死亡 。原产马来西亚热带地区的蝴蝶兰属兰科蝴蝶兰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高温高湿河川海岸边的森林树木是蝴蝶兰附着生长的地方 。
蝴蝶兰由于其生理结构可以保护自身在低湿状态下受到的应力影响,但是在太湿的环境下,高温高湿往往相伴着病害 。最适宜的相对湿度范围为60%~80%RH 。
地理分布
蝴蝶兰是在1750年发现的,迄今已发现七十多个原生种,大多数产于潮湿的亚洲地区,自然分布于阿隆姆、缅甸、印度洋各岛、马来半岛、南洋群岛、菲律宾以至台湾等低纬度热带海岛 。台东的武森永一带森林及绿岛所产的蝴蝶兰最著名 。但由于森林砍伐与采集过度,资源明显减少 。在中国台湾(恒春半岛、兰屿、台东)和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都有分布 。其中以台湾出产最多 。

蝴蝶兰开花后怎么养 蝴蝶兰怎么养

文章插图
繁殖方法:一、播种
一、基质容器
蝴蝶兰是附生性兰花,以气生根附着于岩石或树干生长,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和养份 。因此,植料以疏松透气的材料为佳 。所以盆栽材料最好不选单纯表土或园土,而选用如水苔、树皮、树蕨根、碎砖瓦、椰子壳 。纤维、陶粒等基质为宜 。或直接把幼苗固定在木炭上,让其自行攀附生长,PH值为6.5左右 。
种植蝴蝶兰应选用竹编器皿、多孔陶瓷盆或特制兰花盆,最好不要用一般的塑料盆 。种好的幼苗不要搁置在地上,应挂起或摆放在架子上,以利于气根伸长和生长,便于盆中基质干燥后吸收空气养分,注意避见因底孔堵塞积水导致烂根甚至死亡,或地下害虫钻人盆内危害植株 。
二、种苗繁殖
蝴蝶兰属单轴型兰花,一生只产生一条主茎和一个生长点,种苗繁殖主要采用组织培养、无菌播种繁殖和花梗催芽繁殖法等方法 。
组织培养和无菌播种用于大规模生产繁殖;分株繁殖通常用于少量繁殖或家庭繁殖 。分株法操作简单,但相对成苗率较低,其具体做法如下:当花凋落后,留14个节间,多余的花梗用剪刀剪去,然后将花梗上部13节的节间包片用利刃切除,用蘸有吲哆丁酸或生根粉的药棉均匀涂抹在裸露的节间,将处理过的兰株置于半阴处,温度保持在25~28℃ 。2~3周后即可见芽体出叶,3个月左右可产生3~4叶带根的小植株,即可切下上盆栽植 。
三、栽培管理
生产上引进的组培瓶苗,放在花架上1周左右,使瓶苗在自然环境中适应几天,再从瓶中移出 。应先在1000倍的多菌灵药液中浸泡处理2~3分钟,捞出后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短毛笔轻轻地把附着在根上的培养基清洗干净,再用清水冲洗,否则易发生霉烂 。杀菌后的种苗用较细的水苔种植,水苔应先浸泡3~4小时后洗净挤干,并进行杀菌处理 。种时先把种苗的根部包上水苔,种植于适宜的软盆中,水苔要松紧适宜,置半萌处,保持相对湿度70%~80%,种后2~3天内不浇水 。后期应注意通风,定时灌水 。
繁殖方法:二、花梗催芽
通过以花梗腋芽为外植体的无性繁殖方法,建立了4个无性繁殖系 。蝴蝶兰无菌播种的采果适宜时期是授粉后110-130天 。播种后150-180天便可培养出瓶小苗,出瓶小苗经1年以上栽培便可开花成为商品花 。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和体视显微镜在国内首次对蝴蝶兰无菌播种过程中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和探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