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阳穴

会阳穴位位置会阳穴位于骶部尾骨下端两旁,距骶正中线0.5寸处《医宗金鉴》 。另说“阴尾骨外,各开一寸半”《医学入门》;“长强外开二寸”《针灸集成》 。

会阳穴

文章插图
会阳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俯卧位或跪伏位,会阳穴位于人体的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 。
解剖位置有臀大肌;有臀下动、静脉分支;布有尾骨神经;深部有阴部神经干 。
会阳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骶棘肌 。有臀下动、静脉分支 。分布着尾神经 。皮肤由第四、五骶神经后支和尾神经分布 。第五骶神经和尾神经由骶骨裂孔穿出,分布于尾骨表面的皮肤 。骶管下口的两侧,原为第五骶椎的下关节突,即骶角,形成骶管裂孔的外侧界,其间距为15.9~18.2毫米,裂孔的高度为23.5~25毫米,该孔为骶尾韧带所覆盖 。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提肛肌腱 。
布有尾骨神经和臀下动、静脉分支 。
会阳穴的作用
会阳穴

文章插图
会阳穴意义:膀胱经经气由此会合督脉阳气 。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气 。
运行规律:由本穴循膀胱经传于上下二部及传于臀之各部 。
功能作用:散发水湿,补阳益气,清热利湿,益肾固带,会阳穴有理下焦、调二阴的作用 。
主治疾病会阳穴主治肛肠等疾患 。如泄泻、痢疾、便血、痔疮、淋病、阳痿、经期腰痛、赤白带下、阴部汗湿等 。
现代又多用会阳穴治疗肠炎、坐骨神经痛等 。
会阳穴主治腹痛,泄泻,痢疾,便血,痔疮,带下,阳萎,阴部湿痒等 。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前列腺炎,阳痿;
皮肤科系统疾病:外阴湿疹,阴部瘙痒,阴部神经性皮炎;
其它:经期腰痛,肠炎,肠出血,痔疮,坐骨神经痛等 。
穴位配伍会阳穴配曲池穴、血海穴,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痒的作用,主治阴部皮炎,瘙痒 。
会阳穴配百会穴、长强穴,有升阳固脱的作用,主治脱肛,痔疮 。
会阳穴配承山穴治痔疮 。
刺灸法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
针刺方法会阳穴直刺0.8~1寸,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会阴部放散 。
艾灸方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
会阳穴解析会阳 。会,会合、交会也 。阳,阳气也 。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经气由此会合督脉阳气 。本穴物质为下髎穴传来的地部剩余经水,其量也小,至本穴后吸热气化为天部之气,此气与督脉外传的阳气会合后循膀胱经散热下行,穴内气血的变化特点是天部的阳气相会,故名 。
利机 。利,便利也 。机,机关也,巧妙也 。利机名意指本穴向臀部输送阳气 。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与督脉的阳气会合而成,阳热之气不光循膀胱经而传输,亦向穴外的臀部传输,臀部受此阳热之气后方能灵活自如,如同方便的活动机关一般,故名利机 。
会阳穴意义会阳为经穴名(Huìyáng) 。出《针灸甲乙经》 。别名利机 。属足太阳膀胱经 。会指交会,阳为阴之对,此穴属阳脉(足太阳),又与阳脉之海的督脉相交,故称会阳 。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肠澼便血 。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久痔阳气虚乏 。
《类经图翼》:腹中寒气 。
研究进展【会阳穴】慢性前列腺炎:针刺会阳配肾俞,用泻法,治疗102例,有较好疗效 。又有以会阳为中心,用激光照射治疗50例,有一定疗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