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茜|王扶林说,张静林很漂亮,演技也足够好,但有一点不如陈晓旭( 二 )


【宋茜|王扶林说,张静林很漂亮,演技也足够好,但有一点不如陈晓旭】在众多的林黛玉候选人中 , 陈晓旭和张静林是最有希望的 。 一度 , 王扶林在两人之间无法抉择 。
两人的演技 。论演技 , 依旧是张静林胜一筹 。
张静林10岁开始学京剧 , 拜在京剧大师张君秋门下 。 来红楼剧组之前 , 她就在《四世同堂》中出演了小文太太 , 当时的张静林才16岁 , 却能将沉静温婉的小文太太塑造得生动传神 , 韵味十足 。

张静林的悟性很高 , 表演方面很有天赋 , 在培训班的时候 , 就崭露头角 。
当王扶林最终选择陈晓旭饰演林黛玉 , 让她演晴雯 , 张静林一听 , 不想演了 。 王扶林舍不得这样一个好演员 , 三番五次地劝说她留下来 , 甚至说 , 晴雯这个角色 , 就是为你量身打造的 , 再也找不到一个人 , 能像你这样合适 。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 张静林在表演方面的悟性 , 对角色的理解 , 太高了 。

她深入研究原著和剧本 , 分析晴雯这个角色的特点 , 能提出自己独到的分析和见解 。
在拍晴雯因跌了扇子和宝玉吵架后 , 宝玉说要去回了太太 , 打发她出去的那段戏里 , 当时剧本并没有要求晴雯哭 。 张静林向导演提出 , 这个时候 , 晴雯听到宝玉让她出去的时候 , 应该哭出来 。

张静林的这个建议 , 王扶林觉得很有道理 , 就把晴雯的哭戏 , 加上了 。
在拍“晴雯撕扇”这场戏 , 这是晴雯的重头戏 , 王扶林让张静林回去好好想一想 , 这扇子应该怎么撕 , 要有不同的撕法 , 不能撕重复了 。
张静林回去后 , 研究了剧情和人物性格特点 , 给晴雯设计了两个眼神 , 扇子也设计了几种撕法 , 第二天拍的时候 , 一条就过了 。

这场戏 , 成为87版《红楼梦》最经典的片段 。 三十年之后 , 王扶林接受采访 , 当被问拍《红楼梦》那场戏印象最深刻的时候 , 他毫不犹豫地说 , 是“晴雯撕扇” 。
王扶林说:


“我觉得演晴雯的那个演员 , 晴雯撕扇 , 我印象特别深 , 演得太绝了 , 又撒娇 , 又任性 , 又逗贾宝玉生气 , 和别的丫环不一样 , 撕得简直绝了 。 我觉得很难再找到一个演员 , 比她还合适 。 ”
王扶林说 , 张静林是整个红楼剧组表演最好的演员 , 没有之一 。
陈晓旭呢?她的表演天赋并不灵动 , 对角色的理解也不是很到位 。
陈晓旭十岁进入了杂技团 , 开始艰苦训练 , 杂技团解散后 , 她进入到鞍山话剧团 。 在话剧团 , 陈晓旭是个报幕员 , 并没有太多的舞台表演经验 。

陈晓旭从小喜欢读书 , 十几岁的时候就读过原著《红楼梦》 , 对书中的人物有自己的理解 , 她特别喜欢林黛玉 , 把林黛玉的诗都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
陈晓旭很喜欢写诗 , 小小年纪就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过小诗 , 她就是凭借那首耳熟能详的小诗《柳絮》 , 凭借着一身诗意 , 被王扶林选中的 。
可是表演方面 , 陈晓旭并没有多少悟性 , 即便是演了剧中第一主角林黛玉 , 她也没能彻底走进“林黛玉”的世界 , 很多时候 , 要靠导演引导 , 才能逐渐接近林黛玉的世界 。
特别是很多哭戏 , 她根本无法走进林黛玉的内心 , 根本无法产生共鸣 。 多年后 , 摄像师李耀宗说 , 我们的黛玉根本就不会哭 。

所以 , 很多时候 , 要靠外部条件 , 或者是眼药水 , 或者是导演的骂 , 陈晓旭才能哭出来 。
两人的气质 。论气质 , 这一点 , 张静林就不如陈晓旭了 。
其实 , 气质是一个很笼统的词 , 气质是什么呢?气质是容貌不同 , 气质是指一个人内在涵养或修养的外在体现 。 气质是内在不自觉的外露 , 而不仅是表面功夫 。
可以说 , “漂亮”是过眼得出的结论 , “气质”则是走心得出的结论 。
有句话说得好 , 你的气质 , 藏在你看过的风景和读过的书里 。

也许和陈晓旭从小喜欢读书有关 , 也许和陈晓旭一直喜欢林黛玉有关 , 也许和陈晓旭自身的成长环境有关 , 她身上的气质 , 太符合林黛玉了 。
而张静林 , 从小顺风顺水 , 家庭生活优渥 , 父母视为掌上明珠 , 她16岁的时候 , 有了3000元的存款 , 那可是80年代的孩子呀 。
师从张君秋后 , 因天赋高容貌好 , 同样备受关注 , 张静林跟着张君秋吃小灶 , 单独开课 , 可谓集宠爱于一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