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兰英|歌唱家郭兰英:苦水里泡大,经历两次婚姻,晚年无儿无女不孤单( 三 )


当她提出离婚时 , 方浦东流泪了 , 不肯接受 , 但郭兰英态度坚决 。 后来 , 两人还是办理了离婚手续 。 办完手续后 , 郭兰英和方浦东心里都有痛 。

青年郭兰英(左二)
郭兰英在农村劳动期间 , 即便再累每天也要坚持练功、练声 。 那时母亲刘福荣一个人在北京 , 郭兰英将大部分工资都交给了母亲 。
母亲生了12个孩子 , 这一生太苦太累 , 郭兰英只想让母亲享几天福 。 但老太太牵挂女儿 , 经常在家里流泪 。 她没有文化不会写信 , 想女儿了 , 就托邻居给女儿写信 。
郭兰英回信后 , 刘福荣又请邻居读给她听 。 刘福荣在信里经常给女儿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论多么苦 , 你都要好好活下来 。 那时母爱成了郭兰英活下去的最大动力 。
0460年代末 , 郭兰英遇到了著名画家万兆元 。 他1932年出生于山东掖县金城镇焦家村 , 比郭兰英小两岁 , 是国画大师李苦禅的关门弟子 。

郭兰英与丈夫万兆元
他创作的《春曲图》《荷塘》《乌江雪山》《秋鹭图》《虎》等国画作品 , 享有很高的声誉 。 他的多幅画作曾被当做国礼 , 送给多国政要 。万兆元崇拜欣赏郭兰英 , 对她表示好感 。 郭兰英也欣赏万兆元的人品和才华 , 可她有顾虑:一是她失去了做妈妈的权利 , 二是担心自己会影响万兆元的前途 。
了解到郭兰英的顾虑后 , 万兆元勇敢地说:“我什么都不怕 , 只想好好疼你 。 ”在特殊年代里 , 这份真情弥足珍贵 。
上世纪70年代初 , 郭兰英与万兆元再婚了 。 有时节假日回到北京 , 郭兰英就跟丈夫学书画 。

郭兰英国画作品
本来郭兰英文化程度不高 , 在丈夫的指点下 , 她的书法作品得到了圈内人的认可 。 后来郭兰英又跟丈夫学习国画 , 她画的《残荷》等颇见功底 。
1976年 , 神州大地阳光普照 , 郭兰英回到中国歌剧舞剧院 。 此后她演唱的《绣金匾》 , 又成为不可多得的经典歌曲 。
郭兰英主演的晋剧《金水桥》 , 还被拍成了电视戏曲片 。 1981年 , 郭兰英举办的《歌剧片段晚会》引起巨大的轰动 。
也就在这一年 , 郭兰英离开中国歌剧舞剧院 , 进入中国音乐学院任教 , 这时她已经51岁了 。 任教期间 , 郭兰英就与丈夫开始规划自己的退休生活 。
郭兰英想:自己慢慢老了 , 要为我国的民族声乐事业再做点贡献 , 她决定办一所学校培养音乐人才 。 她的想法得到了丈夫的支持 。

郭兰英(中)

郭兰英给学生们讲课
1983年 , 郭兰英与丈夫自费走访了17个省市 , 调查民歌的生命力 。 所到之处大家都将我国的民族声乐当瑰宝 , 非常喜爱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 。
1985年 , 郭兰英退休了 , 本来她可以安享晚年 , 然而她与丈夫一道将北京所有的家产都卖了 , 凑了7万块钱 , 然后带着母亲南下广州 。
夫妻俩在广东番禺区的飞鹅岭山岗上 , 办起了郭兰英艺术学校 。 学校离广州市区有14公里 , 环境优美 。
郭兰英既当校长 , 又给孩子们上声乐课 , 万兆元既做后勤管理 , 又给孩子们上美术课 。 郭兰英与丈夫在学校后面开辟了几块菜地 , 给自己和孩子们种菜 。

郭兰英与孩子们在一起
郭兰英的母亲有时也会去菜地帮忙 , 有时还去学校做点后勤工作 。
郭兰英办学不为赚钱 , 还经常赔钱 。 她将自己和丈夫的退休工资 , 及演出费都贴到了学校里 。
051990年 , 郭兰英90多岁的母亲因病离世 。 母亲临走时 , 含着泪对郭兰英说:“你是妈妈的骄傲 , 妈妈从没想过能跟你过这么好的生活 。 ”
想起母女俩走过的艰难岁月 , 郭兰英哭得很伤心 。
1998年 , 与郭兰英风雨相伴的老伴万兆元又因病离世 , 享年66岁 。 老伴早早离世 , 将郭兰英推入悲痛中 。 从苦难中走过来的她没有被丧偶之痛击垮 , 选择了坚强 。

郭兰英与李谷一
郭兰英一边打理艺术学校 , 一边频繁参加演出 , 以挣钱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 。 学校培养出去的孩子有的成了知名歌手 , 有的成了文艺团体的骨干 , 还有的在学校任教 。
2010年10月 , 郭兰英艺术学校与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合并 , 郭兰英艺术学校成了学院的一个校区 。
此时郭兰英已经80岁了 , 她身体健康 , 耳聪目明 , 说话口齿清楚 , 思维清晰 , 声音还是那么清脆好听 。
2016年 , 86岁的郭兰英参加央视《回声嘹亮》 , 演唱《我的祖国》 。 她本来没有多少白头发 , 时尚的她将头发染成了棕黄色 , 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更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