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怎么死的( 二 )
【杜聿明怎么死的】邱清泉那时资格还不够 。不给邱清泉的理由:1.邱清泉是黄埔二期 , 孙元良、黄维都是一期老大哥 , 他指挥不动部队 。2.邱清泉骄横跋扈 , 听不进别人意见 , 打仗好打滑头仗 , 与友邻关系处理不好 。3.在豫东战役时 , 邱清泉“见死不救” , 蒋介石严厉批评了他 。4 。资历尚浅 , 没经验 。总结一下楼上的 , 再加一点 , 邱清泉只是兵团司令 , 未必见得可以胜任剿总的职务 。个人以为能力上来说就不足 , 何况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更是不足 。他顶多当个兵团司令算不错了 , 什么留德归来 , 跟桂永清一样 , 两人出去是公费的 , 也许有暗箱操作之嫌 。至少他的哥们桂永清是因为有关系而过去深造镀金的 。就能力而言 , 比其其他嫡系的将领 , 如:胡琏 , 都差太远 。杜聿明后来实际担负的就是徐州剿总总司令的指挥职务 , 名义上是剿总副司令 。不给杜聿明的理由:1 , 资历尚浅 , 一中将而已 , 指挥上不大方便 。2.忠诚度有待考验 。给刘峙当总司令理由:1.资历很高 , 上将 , 有指挥过各路大军作战经验2.忠诚度得到蒋介石、何应钦、顾祝同肯定 , 为人实在 , 肯做事 。刘峙资历老 , 对蒋介石绝对忠诚 , 所以他做了总司令 。白崇禧因为没有亲自指挥武汉和徐州两大剿总合并之后的剿总 , 后来去了台湾 , 蒋介石一直耿耿于怀 。最后白的死 , 据说也是疑云重重 。。。其实就算不让白崇禧当 , 国军之中依然有人可以胜任 , 即便在嫡系之中甄选 , 也没问题 。除何应钦这个边缘人外 , 杜聿明的水平就可以了 。当然能够用胡琏更好 , 不过胡资历尚浅 , 未必能协调好关系 , 而且据说他与白崇禧关系不好 , 搞得十八军军长都不能让他来当 , 只能当副军长 。回想一下 , 按照蒋介石的性格 , 当时真是除了杜聿明 , 都没有别的人选可以考虑了 。像胡琏这样受到白崇禧赞赏的人 , 资历不够 。何应钦则因为西安事变早已淡出核心 , 顾祝同则半桶水 , 陈诚更是跟刘峙性质差不多 , 薛岳、程潜、傅作义等则并非嫡系也被排除 。如果说排除白崇禧之外 , 剿总人选 , 个人以为薛岳之一、杜聿明第二、胡琏第三 , 之后的要看具体情况 。推举薛岳的原因在于 , 首先他不是嫡系 , 但也不是桂系等让蒋头疼的地方实力派 , 再则他能力足以胜任这个位置 。不过为了协调方便 , 尤其是嫡系的调度 , 需要由蒋派一嫡系大员充当副司令从中协调 。其实胡琏可以得更靠前一些 , 但依然是致命弱点 , 资历未够 。之间薛岳曾当过徐州剿总 , 然蒋未予足够之耐心和信任 , 结果是越换帅越大败 。这个位置 , 按白崇禧的说法 , 理应获得更大的放权 。蒋喜欢插手指挥、喜欢瞎指挥 , 导致指挥混乱 。固即便设立这个职位 , 也并需放权才行 。古玩今来都如此 , 切尔西老板阿布、国米老板莫拉蒂都是爱瞎指挥的 , 结果是烧了钱不顶用 。而当魔力鸟获得莫拉蒂更大放权之时 , 期待已久的欧冠终于到手 。道理是一样的 。除此之外 , 淮海战役前期 , 辽沈战役尚需要人选 。由于无人可用 , 蒋介石临时将杜聿明调到辽沈 , 也耽误了淮海战役 。所以杜聿明当时是当救火队员 , 分身乏术 。缘由就是因为老蒋的用人性格与脾气 , 导致无人可选 。一个病人还要到处救火 , 分身乏术 , 不输才怪 。倘若杜坐镇东北 , 而薛坐镇徐州 , 切实放权 , 则未有失败之理由 。是杜聿明厉害还是白崇禧厉害呢?
白崇禧是军事诸葛 , 杜聿明是帅才 。杜聿明为何总是被委以重任?脱颖而出 , 绝对不是庸才 , 杜聿明能从人才济济的黄埔一期生中脱颖而出 , 绝对不是庸才 。杜聿明的一生 , 引用一句比较经典的话 , 那便是战斗的一生 。也许有的人会觉得 , 杜聿明从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便是光彩照人的将军 , 其实不然 , 在那个战火弥漫的岁月 , 只有历经九死一生的士兵 , 才可能成为名扬天下的将军 , 而杜聿明一生又何止是九死一生?要说蒋介石重用的人 , 草包和庸才比比皆是 , 包括蒋介石最重用的陈诚 , 能力真的不是一般的差 , 淮海战役时杜聿明的上级刘峙、顾祝同等人说到底也都是草包 。但是这里面绝对不包括杜聿明 。作为黄埔一期学生 , 杜聿明绝对是国军将领中的饺饺者 , 并不是一般黄埔生可以比拟的 。杜聿明是一个中等才能的总指挥官 , 却是一个优秀的参谋长 。蒋介石用人不当 , 让杜聿明这个优秀的参谋长 , 去做他并不擅长的总指挥的角色 。杜聿明虽然也是战功赫赫 。他的战绩主要来自两点:一是第五军是国军装备最为精良部队 。其装备比国军五大主力之首的第74军更先进 。二是杜聿明战前制定了优秀的作战方案 。这还说明杜聿明是一个优秀的参谋长 。抗日期间与国军将领稳扎稳打的战术不同的是杜聿明主张“闪电战” , 以优势火力压制日军和迅速攻破敌人(杜大都是美式装备 , 有装甲车) ,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昆仑关战役 , 面对的是日本的精锐师团 , 可以说一场硬仗 。郑洞国、邱清泉、戴安澜(三位将军都是抗日名将)都归杜指挥 , 杜采用的战术是要塞式攻击发 , 逐步压缩包围圈 , 直至困死日军 。这次战斗结束 , 杜聿明大获全胜 , 双方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 并击毙了日军旅团长 , 杜聿明战后居了首功 。昆仑关战役重创日军精锐师团 , 杜聿明可不是平庸之辈 , 不是草包将军刘峙 。蒋介石经常性选择恐惧症的艰难在于 , 能打的不听话(白崇禧傅作义等) , 听话的又不能打(陈诚刘峙等) , 杜聿明恰恰属于能打又听话的 , 所以一直被信任和重用 , 也正因为听话 , 杜聿明才有野人山之败和淮海之围 , 最后走进功德林写回忆录 。
推荐阅读
- 充电桩安装需要的条件 电动汽车怎么充电正确
- 投影仪没有信号怎么办
- lol NAR应该怎么玩
- 保险柜密码忘了怎么办
- 翅根怎么做简单又好吃(家常鸡翅最简单做法)
- 苹果电脑截图都有的方式 苹果电脑截图不清晰怎么办
- html表单注册页面 html表格文字居中怎么设置
- 家用投影仪怎么样
- 内墙渍水怎么处理
- 王中军:过25年 再回头看看这些生生死死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