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美式恐怖片鼻祖,获十项奥斯卡提名,男性焦虑与信仰动摇之恐惧

奥斯卡|美式恐怖片鼻祖,获十项奥斯卡提名,男性焦虑与信仰动摇之恐惧

文章图片

奥斯卡|美式恐怖片鼻祖,获十项奥斯卡提名,男性焦虑与信仰动摇之恐惧

文章图片

奥斯卡|美式恐怖片鼻祖,获十项奥斯卡提名,男性焦虑与信仰动摇之恐惧

能够获得奥斯卡大奖青睐的恐怖片屈指可数 , 但《驱魔人》(The Exorcist)不但一口气拿到了十项奥斯卡大奖提名 , 而且最终收获了最佳音响与最佳改编剧本两项大奖 , 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近50年过去 , 于1973年上映的《驱魔人》依然是恐怖片经典之作 , 堪称美式恐怖片的鼻祖 , 其惊吓程度一点不比现在温子仁的电影差 。
并非大多数一惊一乍的商业恐怖片 , 为了吓人而制造一些简单噱头 , 《驱魔人》有着极为深刻的内涵 , 在电影美学上更是出类拔萃 。

能够获得奥斯卡最佳音响奖 , 可见其在配乐上的优秀 。 《驱魔人》中选取了不少具有实验色彩的音乐作品 , 不过影片并未大量以音乐段落来烘托气氛 , 其中配乐段落非常少 , 甚至可以说寂静才是主题 , 音乐不过是调剂而已;其最大特色在于音乐与影片情节互为补充 , 甚至延伸了电影的内涵 。
制造焦虑的弦乐与突然出现的寂静 , 将观众的神经紧绷到极致 , 早已承受不起半点惊吓 。 内敛克制的配乐 , 显得异常高级 , 反而挤压出观众的焦虑情绪 , 直到正片结束 , 配乐上的紧张感依旧未有消除 。

《驱魔人》的配乐高于现在大部分恐怖片采用的jump scare技巧 , 这也是它最终获得大奖的重要原因 。
另外 , 影片“表面”上讲述了一个有关驱魔的故事 , 但其实内涵深刻 , 从个体到社会都有着内涵隐喻 。
制片人兼编导布拉蒂留给观众思考的关于宗教存在的问题 , 即上帝是否存在以及宗教是否有必要的问题令人印象深刻 。

首先 , 证明上帝的存在并不是能够在我们这个经验世界完成的 , 既不能像很多自然现象一样被反复验证(同理纯粹的无神论也是超验的) 。
历史上很多所谓的证明上帝存在的方法 , 如中世纪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上帝五路证明 , 最终还是需要诉诸于内心的信仰 。
那么 , 宗教的存在是否有意义呢?宗教就好比是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柱 , 它能够在人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给人以精神支撑 。 这是大多数宗教人士的想法 。

不管上帝是否存在 , 宗教包括宗教仪式都是人创造出来服务于人的 , 即给人设定一个目标 , 设定一个意义 。 那么与上帝对应的魔鬼其实就是人生的无意义 , 被魔鬼附身的本质就是走向虚无 。

《驱魔人》的成功意味着当时美国社会产生了真正的信仰危机 , 由此引发与影片的强烈共鸣 。 信仰还决定着人类社会的价值标准 , 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套公认的向善的价值体系 , 那么人们将会在追逐物质和金钱的过程中不断败坏自身的道德 , 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的堕落 。
导演通过妄诞的艺术手法和超现实主义的表现形式 , 挖掘人们内心蠢蠢欲动的魔鬼 , 并将它具象化于荧幕之上 。 影片所表现出来的宗教文化精神是非常有深度且值得人们探讨的 , 从这个角度看 , 《驱魔人》之后的恐怖片都未超越它 。
七十年代的美国 , 混合了越战 , 婴儿潮 , 女性运动 , 各种精神解放 , 嬉皮士横行 , 不断刺激着当时民风尚保守的美国主流社会 , 任何对于主流社会的冲击被当作英雄式的行为 , 而这让传统的主流社会惶恐不已 。

处于社会变更期的美国 , 出现各种离谱的思潮 。 《驱魔人》暗示主流社会对新生事物的恐惧 , 也许暗示了离经叛道在当时的普遍性 , 映射到电影里 , 就成了教会和魔鬼的相互博弈 。 有意思的是 , 现代医学在电影里被讽刺得一无是处 , 似乎只有宗教才能代表人类内心最深处的恐惧和希望 。
而片中 , 大部分白人男性都遭遇各种困境 , 显得表里不一 , 信阳无时无刻不在动摇 , 最后神父只能牺牲自己的生命 , 保全小女孩的安慰 。
【奥斯卡|美式恐怖片鼻祖,获十项奥斯卡提名,男性焦虑与信仰动摇之恐惧】而小女孩象征着心灵的纯洁 , 最后她忘掉一切 , 与明星母亲远走高飞 , 剩下侦探和神父 , 以及对整个事件无可奈何的医生们 , 这无疑意味深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