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想成为收藏行家高手:这篇文章可供参考

【王世襄|想成为收藏行家高手:这篇文章可供参考】王世襄|想成为收藏行家高手:这篇文章可供参考

文章图片

王世襄|想成为收藏行家高手:这篇文章可供参考

文章图片

王世襄|想成为收藏行家高手:这篇文章可供参考

文章图片

王世襄|想成为收藏行家高手:这篇文章可供参考

文章图片




传统古玩行 , 一对一拜师学艺 , 这是行规 。 凡违反行规者只会受到行里人卑视 。 “一日为师 , 终身为父” , 这是古训 , 谁触犯了这条古训 , 就叫欺师灭祖 , 是要受到全社会谴责的!
民国年间上海古玩界的仇炎之 , 拜朱二爷(朱鹤亭)为师 , 终成一代大收藏家;民国年间北京古玩界的耿宝昌 , 拜孙瀛洲为师 , 终成一代大鉴定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 上海新闻界收藏人金晓东拜上海博物馆鉴定大家常玉煌为师 , 终成上海著名陶瓷收藏鉴赏家;上海诗歌界收藏人智慧受到上海文物商店鉴定大师薛贵笙启蒙 , 后拜上海文史馆馆员古玩家殷屏香为师 , 终成上海著名陶瓷收藏鉴定理论家 。
也就是说 , 收藏家是讲究师出有门的 , 收藏眼力会在师傅长期的调教下 , 通过数年、数十年真真假假的买卖实践训练 , 才逐步练就成一双火眼金睛的 。

传统的收藏家 , 都是从逛古玩地摊开始逛出来的 。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 仇炎之在香港古玩地摊上以1000港币捡漏捡到一件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 2014年香港苏富比拍卖 , 拍出2.8亿元港币由上海大买家刘益谦拍下 , 六十年翻了多少倍?读者诸君可以自己计算 。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及八九十年代 , 原故宫专家王世襄逛古玩地摊花几元、几十元、几百元、几千元捡了多少漏 , 到了二十一世纪十年代王世襄旧藏的一件明清铜香炉、人物竹雕藏品 , 上拍都要几百万元 。
正统的考古学家都是在田野上的古墓遗址处做文物考古研究的;传统的收藏家都是在古玩地摊、古玩城市场上 , 做古玩考古收藏研究的 。 两者的区别 , 仅是场景的不同 , 但考古考证鉴定的方法是相似的 。 很多现在名扬四海的大收藏家 , 如香港的张宗宪等曾在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等场合 , 宣扬新一代的企业家型的收藏投资家 , 要收藏“真精新”(即要收藏真的、精美的、如新的官窑器)藏品 , 不要收藏“新加坡” , (即不要收藏新的、假的、破的)藏品 。

其实 , 半个世纪前 , 张宗宪从上海落难 , 带着几百块美金到香港 , 也不是先去香港古玩地摊上混着 , 买卖新假破的东西 。 后来买卖古玩发了财 , 财大气粗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帮助全球最著名的两家拍卖行苏富比、佳士得进驻香港 , 他先自己叫卖叫买 , 即叫卖的是他与他朋友的东西 , 买进的也是他与他朋友那批人 , 净让拍卖行赚佣金 。 等到苏富比佳士得在香港站稳脚跟 , 香港收藏界懂得拍卖这种交易方法之后 , 他才开始在拍卖与拍买之间赚取差价坐收渔利 。 到了二十一世纪十年代 , 他的身价至少几十亿港币了 。
以上举了已去世的大收藏家仇炎之、王世襄及张宗宪等的例子 , 是想告诉广大收藏爱好者 , 近当代真有眼力的大收藏家 , 都是从逛古玩地摊开始逛出来的 。

再举例靠法人股发大财已花了几十亿人民币 , 在海内外拍卖行竞拍几千万、几个亿的书画官窑器藏品的大买家刘益谦 , 其实他已收藏了二十多年 , 当年其太太王薇曾是上海城隍庙拍卖行主管拍卖业务的经理 , 是笔者的朋友 。 当年笔者帮她做过不少宣传 , 当年刘益谦、王薇就在上海城隍庙商圈起家的 。
在上海搞收藏这一行当的 , 凡有二十年以上的收藏史的人 , 怎么会不去附近会稽路古玩市场、福佑路古玩市场逛地摊淘宝呢?女大收藏家王薇当年就是通过在会稽路古玩街开店的一位朋友介绍认识我的 , 我还专程去刘益谦、王薇当时地处浦东源深体育场附近的别墅 , 去他家鉴赏过从古玩市场拍卖市场淘来的书画陶瓷杂项藏品 。
无论是近现代当代的大小收藏家 , 开始收藏玩古玩 , 多是从逛古玩地摊开始的 。

为此寻找行家专家求教于他听信于他 , 你才可能在收藏圈内有发展空间 。 反之 , 不找“组织” , 仅靠自己独断专行 , 花大量冤枉钱是肯定的 , 还可能收藏一屋子赝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