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流行的紫砂壶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晚清至民国时期 , 随着近代中外经贸往来的增加以及国内商业资本的发展 , 使宜兴紫砂业发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变化 , 那就是由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的制作逐步转变为近代陶瓷商号或公司的批量生产 。 加之国内兴办实业的风气影响 , 这一时期紫砂壶商号和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在无锡、上海乃至国外成立:光绪二十八年(1902) , 宜兴鼎山宕窑户鲍氏、陈氏合资 , 在新加坡开设“鼎生福”陶瓷店;公元 1912年(民国元年) 宜兴葛逸云与日本商人和田一雄和田合资在大阪开设陶器店;1903年 , 宜兴鼎蜀镇窑户张士清 , 在杭州开设“张万隆”陶器店;1905年赵松亭创办“艺古斋”;1909年 , 潘宝仁创办“阳羡紫砂陶业公司”;1912年 , 宜兴鼎山白宕窑户葛翼云(葛德和陶器公司店主)和日本商人合资 , 在日本名古屋市 , 开设主销宜兴产品的陶器店 , 戴国宝在上海新北门吉祥街创办“铁画轩”陶器店;民国初年 , 宜兴鼎蜀镇人吴汉文在宜兴县城开设“吴德盛陶器行” , 为当时专营紫砂的唯一商号 , 周文伯在宜兴蜀山兴办的“利用陶业公司” , 这些紫砂壶公司的成立为紫砂壶以集体形象展现在全球视野中做好了准备 。
近代商业的发展要求这些公司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 , 他们往往在宜兴开设作坊 , 在上海、天津、杭州、无锡等地开设商行或公司 , 紫砂壶则由名工按样制作 , 从宜兴订坯烧成 , 然后刻署商行或公司的商标 。 有些公司的业务甚至就是以外销为主 , 比如“铁画轩” , 它的主产品就销往欧洲、日本和东南亚 。 为了拓宽销路 , 他们往往将紫砂壶送去参展、参赛 , 以推广自己的产品 , 并刺激该行业的工艺发展 。
宜兴紫砂出现了一个值得一提的“复兴期” , 甚至可以说 , 这一时期是紫砂发展的第三个高峰 。 倪洪林主编的《紫砂鉴赏及收藏》一书中记:“到了民国21年( 1932年) , 紫砂从业人数已达600多人 , 全年共烧140窑 , 年产量220万件 , 年产值约42万元 。 ”
这个时期的紫砂生产已经形成炼泥、制坯、刻字、焙烧、包装等专业分工 , 产品又分粗货、细货和上档货三类 , 每类又分正、次品等级;在工艺上也颇多创新:1916年利用工业化工原料氧化钴、氧化锰等配成墨绿泥、黑紫泥等泥色 , 使“五色土”更加妍艳多姿;又研制出各种低温色釉如均青釉、古铜釉等 , 还创造了在紫砂器上吹釉、挂釉、贴花、印花等加彩技法;1918年为适应“暹逻生意” , 又利用金刚砂作抛光 , 使砂壶表面光滑如镜 , 谓之“车光壶”或“抛光壶” 。 至于造型方面更是新品迭出 , 如“大柿”“掇球”“传炉”等有的已成经典;品种方面除壶、杯、盆外还发展了雕塑、瓶鼎 , 在陶刻方面有一批书画家参与 , 并在壶上一面刻字 , 一面刻“金石索”等图案 , 形成了民国装饰的独特风格 , 可谓继承、创新、全面发展 。
因这一时期紫砂壶的订制以商业模式为主 , 即壶商到宜兴订制壶坯 , 并随壶商意思 , 设计或自行刻上壶铭之书画 , 所以常见一些事实上不属于正统金石习惯的铭刻方式 。 这个时期 , 上海古董商甚至请一些紫砂艺人 , 如蒋燕亭、王寅春、顾景舟……等 , 根据古文记载的壶式 , 加上自己的设计 , 做出一些假古壶 , 谋取厚利 。 此时的壶风 , 多有矫情的意味 , 好似明明是惟利短视的世俗份子 , 却又附庸风雅故做文采翩翩之君子 。 壶的形式 , 多沿袭前人旧作 , 可是做法上手捏成形者少 , 半模半工者多 , 名家与商品壶之间质与工的差异甚远 。
这个时期的紫砂名匠有:程寿珍、范大生、俞国良、李宝珍、汪宝根、蒋燕亭、陈光明、冯桂林等 , 陶刻名手如邵云如、赵松亭、陈少亭、任淦庭等 。 这些名手不但技艺全面 , 功底扎实 , 且各有顶尖绝活或高手作品 。
推荐阅读
- 穿搭|打底裤已经“失宠”!今年冬天流行这三种裤子,时髦的女人都在穿
- 搭配|冬天别总穿打底裤了,今年流行这3种裤子,保暖显瘦还百搭
- 长春|梦幻西游:又开始送无级别了,现在的回流老玩家都有高等级无级别
- 2022春夏流行色分析色|趋势 | givenchy
- 米色|看到时髦精的搭配才知道,今年最流行“米色羽绒服”,显白还温柔
- 半裙|毛衣下面尽量少穿裤子,今年春节流行这样穿,简约大方又气质,美
- 消毒|换盆之后的土,掺上一点“小东西”,土壤肥得流油
- 邓刚|钓王邓刚教网红聂小雨钓鱼!网友:秀身材还是蹭流量?
- 牡丹吊兰|养花试试这几款,开花五彩缤纷,让人流连忘返
- 超短皮裙|正允,豹纹超短皮裙,有些悸动,只需在心底轻轻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