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靖童|被遗忘的影帝,最近被骂红了( 二 )


在饥饿和打骂中熬到了10岁 , 养母见孩子长相端正 , 便把他送去戏班学习 。 既省了家里的吃住费用 , 又巴巴地指望尊龙早日赚钱孝敬自己 。
尊龙每天七点开始训练基本功 , 一直到夜里十点 。 戏班里的孩子们一个个每天累得汗淋淋 , 一圈又一圈地踢腿、练功 , 不敢停歇 。
因为怕极了被师傅打 , 尊龙曾成功地逃离了戏班 。 但天下之大 , 他竟找不到一处可以栖身的地方 , 最终还是灰溜溜地回去 , 下跪认错、挨打受罚 。
也难怪当年尊龙读完《霸王别姬》的剧本后 , 感慨地说了一句“这不就是我的自传吗?”



肉体上的苦倒在其次 , 最难熬的是心里的苦 。
因为偏欧式的长相 , 又没有父母 , 尊龙常常被其他孩子嘲笑为“野杂种” , 为此他常常和别人打架 。 身上脸上青一块肿一块 , 成了家常便饭 。
最疼的一次 , 他被人打破了额头 , 却没钱去医院缝针 , 硬生生咬着牙让一位裁缝给自己缝了8针 。 那道疤痕永远留在了他的前额 。



尊龙额头上的伤疤
在贫困和绝望下夹缝求生 , 爱和温暖更是从未敢奢求的心愿 。 命如浮萍 , 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再次沦为孤儿的境地 , 让尊龙终其一生都难以摆脱内心隐蔽的恐惧、敏感和疏离 。
他下意识地与人保持着距离——没被爱过 , 也不会去爱 。
但好在 , 尊龙并没有长成一个充满戾气和愤怒的少年 。 他还有戏剧和表演 , 可以让他藏身于一个个角色之后 , 探索人生的真谛和自己的灵魂之源 。



繁华背后 , 冷暖自知

在《末代皇帝》中 , 溥仪曾两次喊出“open the door”(开门) 。



第一次是13岁那年 , 他想要冲出宫门去看一看自己因吞食鸦片去世的亲生母亲 , 但骤然关闭的朱门 , 让他意识到自己不过是被他人囚于笼中的一颗棋子 。
第二次是30年后 , 身为伪满洲国傀儡皇帝的他 , 试图去追赶被日本人送出府奄奄一息的婉容 , 同样 , 大门再次紧闭 。
这扇门 , 阻断了溥仪的自由、亲情、爱情 , 让他终其一生都不得安乐 。
巧合的是 , 尊龙的人生里也有两次至关重要的“开门” 。 不同的是 , 第一次他成功了 , 第二次却几乎身败名裂 。



17岁那年 , 邵氏电影在戏班一眼相中了长相出众的尊龙 , 抛出一份十年合约 , 签他做武师 。 这对孤苦的尊龙来说 , 绝对算得上是金饭碗了 。
但他选择了另一条未知的小路——接受一家美国家庭的资助 , 赴美读书——“知识令我着迷 。 ”
办理护照时 , 他告别了“吴国良”这个名字 , 为自己取名John long , 也就是尊龙 。 因为龙 , 代表着中国人的精神 。 他时刻提醒自己 , 到了美国一定要为国人争气 。



虽说有人资助 , 但尊龙并不愿意轻易接受他人的施舍 。 他白天刷盘子挣钱 , 晚上去夜校补习英语 , 一有空闲就去社区学校学习表演和舞蹈 。
三年后 , 这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华人小子 , 竟然挤掉了众多白人竞争者 , 考入美国戏剧艺术学院洛杉矶分校 , 开始接受正规的表演教育 。



但由于严重的种族歧视 , 尊龙毕业后在好莱坞当了近十年的边角料 。 甚至因为他长得太好看 , 连反派角色都不愿意用他 , 因为会盖住主角的风头 。
不甘的尊龙决定另辟蹊径 。 他自导自演了一出百老汇舞台剧《铁路与舞蹈》 , 一举拿下美国戏剧节的最高奖项奥比奖 , 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 。



《铁路与舞蹈》海报
此后 , 尊龙的才华终于被各路导演赏识 。
他成了《冰人四万年》的主角 , 成了《龙年》中史上最帅的黑帮大佬 。 随后而来的 , 就是贝托鲁奇的“一见钟情” , 他的封神之作《末代皇帝》 。



尊龙在《龙年》里的剧照
80年代 , 尊龙是当之无愧的华人之光 。 带着一腔孤勇独闯美国的他 , 全靠自己的坚持和拼搏 , 在好莱坞闯下了一番事业 。
他打开了自己的命运之门 , 在大洋对岸成就了自己的理想 。
可他没想到 , “归来”这扇门 , 远比“出发”更沉、更重 。



当所有人都艳羡尊龙在好莱坞取得的成绩时 , 他却推掉一众国际邀约 , 坚持回到祖国拍戏 。
为了《霸王别姬》 , 他自降片酬、拒绝法国名导 , 却终究与“程蝶衣”失之交臂 , 还被所谓的“耍大牌”谣言恶意中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