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传艺习文 翡翠教父肖永福和他的毕生使命( 二 )


3  记录为始 , 传承为本
从古至今 , 玉文化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化基石中尤为重要的一块 。 玉所蕴含的文化深刻且悠长 。 从基础知识的玉文化探究 , 让肖永福更加坚定要将翡翠和玉文化发扬光大 。 为了更好的记录和传承 , 肖永福筹集多方资金创办了非盈利性质的科普教育场地——肖永福玉文化传习馆 。

他将多年收集到的翡翠及玉石标本全部陈设其中 , 从6000多年前的玉石标本到清朝鼎盛时期的翡翠饰品 , 再到现在的艺术雕刻……在传习馆中应有尽有 , 散发着历经岁月的文化气韵 。 玉石珍贵且来之不易 , 传习馆中很多藏品都是肖永福费尽心思、花光工资才得来的 。 尽管收入拮据 , 但传习馆从不卖票、不收费、不卖东西 。




谈及传习馆 , 肖永福的语气总是很欣悦 , 每当有青少年或地质专业的同学想要来参观学习 , 他总是尽可能地前来解说 , 尽自己所能地去普及翡翠知识 , 从玉文化的起源、发展、发扬到现在如何去继承 , 传习馆里每一颗玉石的故事肖永福都记得 。 在他看来 , 青年身上带着翡翠未来发展的光明之火 , 他想在有限的生命里极尽所能将薪火传至燎原之势 。

除了言传身教 , 肖永福同时也去到各地收集不同的玉文化和玉石标本的研究资料 , 用文字去记录 。
编纂《翡翠大辞典》的想法 , 早在肖永福刚接触翡翠知识的时候就萌芽生根了 。 自古以来关于翡翠的知识都是口口相传 , 缺乏标准和规范 , 而且资料少且碎片化 , 肖永福常常翻遍古矿录和文史资料 , 才能找到一小段相应文献 。 查找资料的困难让他想编制一份大而全的翡翠资料 , 囊括翡翠的所有术语和基本知识 , 方便后来的学习者能更加快捷、准确、全面地获取翡翠知识 。

2014年《翡翠大辞典》历经4年编撰完成出版 , 收录了3000多词条、50多万字、800多幅插图 。 这本书凝结了肖永福多年来对于翡翠研究的精华 , 同时结合专业委员会的智慧 , 尽可能统一各家关于翡翠说法 , 将民间术语归于科学范畴 , 它既是翡翠辞典 , 也是可传授的教科书 。
《翡翠大辞典》成书过程 , 几乎是肖永福全家总动员 。 大女儿肖毅将父亲的手写稿件一字一字敲进电脑 , 甚至成了打印机修理专家;由于书中有很多专业术语、云南俗语等 , 普通的英文翻译无法准确诠释 , 因此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的研究生外孙则承担了翻译的工作 。 除了家人 , 还有翡翠、地质等全行业的鼎力支持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多年的积极推广使得愈来愈多行业内外人士了解认识到翡翠的历史和玉文化的内核 , 从央视的纪录片到各类采访报道 , 肖永福都积极配合 , 只要有机会能让全国乃至国外的人们认识到翡翠和玉石的魅力 , 就能将中华民族悠久的玉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
“这几十年 , 为了传播普及玉文化知识 , 我和同行们都失去过很多 , 但是我们从未后悔 , 因为文化的传承永远不能停歇 , 个人的利益在漫长的文化历史中是渺小无谓的 。 我很荣幸我这一生的热爱促成很多人去了解和传播玉文化 , 此生 , 足矣 。 ”

截止到目前 , 肖永福共出版翡翠相关书籍五本 , 宝石书籍一本 。 而肖永福为整个行业做的还不仅仅是这些 。 1976年 , 肖永福担任云南省公交展览馆地质馆馆长 , 他借此机会到云南各地采集标本 , 计划写作《云南珍稀宝玉石采石大全》一书 , 在后来的几十年里集齐了云南本地出产的五十余种宝石标本 。 1979年公交展览馆闭馆 , 肖永福争取到20万元的经费 , 筹建2000平方米的云南省地质博物馆 。 在1987年3月7日 , 云南省宝玉石协会成立 , 肖永福担任三届秘书长、两届副会长 , 至今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 , 并任云南省科普作协的副秘书长 , 《奥秘》杂志编委 , 在《奥秘》《云南科技报》发表科普小文章三百余篇 。 其间肖永福还开办两期地学夏令营 , 带着全国各地青少年来云南参观学习地质知识 。 2016年至今 , 肖永福总共开办过18期翡翠评估中等培训班、3期高等培训班 。 于2019年11月29日在腾冲举办了300人的培训班 。

如今已八十二岁的肖永福从未想过退休这件事 , 为了更好地完善《翡翠大辞典》内容 , 他和许多老一辈的专家学者正在一起努力 , 计划推出修订版本 , 拟新增电商等新兴内容 , 紧追时代的潮流 , 将翡翠随流远播 。

肖永福
著名珠宝研究、鉴定和评估专家、高级工程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