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人容易“活腻”了?35岁女星自杀坠楼,给出了3条答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她是名副其实的星二代 , 母亲是叱咤亚洲乐坛的女歌手松田圣子 。
在日本经济大萧条时期 , 母亲松田圣子凭借一首《琉璃色的地球》 , 拯救了无数因破产而轻生的日本人 。
很可惜 , 母亲用歌声挽救了那么多人 , 却没能挽救自己的女儿 。
不久前 , 年仅35岁的神田沙也加坠楼轻生 。 从22楼一跃而下 , 摔在14楼的露天阳台上 。 一个鲜活华丽的生命 , 在年轻正当时匆匆落幕 。
21号是神田沙也加爸爸的生日 , 在坠楼轻生前 , 神田沙也加曾提前给爸爸打电话送上生日祝福 。
22楼、14层阳台……现场没有任何挣扎的痕迹 , 初步判断神田沙也加的死因是自己轻生所致 。
于是乎 , 日本人喜欢“轻生”的话题再次成为热议 。
作为一个世界级强国 , 日本人为什么动不动就“活腻”了?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
一是“物哀”的病态审美观
日本人的“寻短见”文化由来已久 。 从很多日本影视和书籍中都能窥见一斑 , 他们对死亡显得情有独钟 。
与中国人“好死不如赖活着”的观念不同 , 日本人追求“永恒的寂静” , 把死亡视为最美的瞬间 。
这种最美的瞬间不仅仅体现在对待生命的态度上 , 而是渗透在点点滴滴的生活里 。 比如日本人认为流星划过夜空的瞬间所发出的微弱光芒是最美的 。
鉴于这种思想 , 日本人的观念是 , 生命在最绚丽的时候 , 应该“急流勇退” , 不能等到行将就木时 , 被人所瞧不起 。
再具体点说 , 人在年富力强或者事业如日中天时 , 是一生的巅峰时刻 , 接下来会走下坡路 。 与其老死 , 不如在生命最华丽的时刻逝去 , 给世人留下最美好的印象 。
比如大文学家川端康成 , 他曾是亚洲第二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
在1968年获得诺贝尔奖 , 四年后已经73岁的川端康成 , 选择终结自己的一生 。
身为作家 , 已经拿到职业最高荣誉奖 , 生命也已经达到最鼎盛的时期 。 所以 , 他选择在樱花烂漫的季节 , 含着煤气管了此残生 。
二是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压力
从2011年开始至今 , 10年的时间里 , 日本平均每年超过3万人寻短见 , 平均每天有80多个人活不下去了 。
庞大的数字背后 , 其中因工作问题活不下去的比例占到40% 。
在我们看来 , 工作做不下去或是失业了 , 大不了换个地方继续工作 , 跟着谁混不是混 。
但在日本换工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
日本人的工作机制是这样的 , 大部分企业都是招收终身制的员工 , 从进公司那一刻 , 一直干到退休 。
虽然各项福利保障十分到位 , 但是工作久了 , 难免会心生疲惫感 , 所以在日本换工作的事情非常少 。
要是待遇不错的话 , 跟着一个东家干到死倒也没问题 。
但在近些年 , 日本对企业机制进行微调 , 慢慢引入小时工和合同工 , 且薪资待遇并不低于终身制的员工 。
如此以来 , 那些像是签了“卖身契”的员工 , 要承受巨大的工作和心态考验 。
更要命的是 , 日本的员工不仅东家固定 , 而且岗位也极其固定 。
日本企业不要求员工有太多的想法 , 在所谓“把一份工作做到极致”的影响下 , 很多人在一个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 。
日复一日 , 年复一年 , 重复着相同的工作 。 这种一望到头的职业规划 , 也是影响日本人心态不稳的重要因素 。
工作不顺心 , 职业没奔头 , 生活还有什么甜头 。
何况在退休后 , 除了从事一个职业 , 再也没有其他的生活乐趣和谋生手段 , 很多人承受不了这种落差和压力 , 然后就走向了极端 。
促使他们走极端的原因 , 并非工作乏味 , 它与日本人的集体群居意识有着莫大的关系 。
日本人的群体意识非常强烈 , 个体必须无条件服从群体 。
一旦进入群体 , 还要在群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 , 要是脱离群体 , 会让自己显得格格不入 , 甚至会遭到排挤和冷眼 。
推荐阅读
- 罗云熙|罗云熙出道11年,颜值在线的他为什么迟迟不火?
- 小品|为什么现在的小品不好笑了呢?
- 刘涛|《开端》连猫都拍成了隐藏的主角,为什么刘涛却当了“镜子”?
- 李易峰|为什么人可以在不同年纪反复爱上杨洋,而他却不行
- 甄嬛|为什么安陵容晋封妃位的头饰这么简单,跟甄嬛和华妃的差了好多?
- 古力娜扎|同是西域绝色的女明星,为什么她却被群嘲那么多年?
- 张纯烨|方脸溜肩宽眼距的罗密·施奈德为什么在《茜茜公主》里美得发光?
- 开端|《开端》凶手为什么执意要桥上引爆炸弹?秘密就藏在公交车乘客里
- 刘丹|童星出道,《开端》中凭眼神戏爆红,没想到她的丈夫是位日本人
- 迪丽热巴|为什么说迪丽热巴,是金鹰节史上最大的“败笔”?她做错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