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拜金又邋遢,却挡不住所有男人都爱她( 二 )


表面宁静实则汹涌的香根鸢尾
法国少有描绘踩着恨天高、身穿Prada最新季套装、一手捧咖啡一手提文件包穿梭在CBD大厦的都市女性剧集 。 相反 , 法国电影中的女性 , 身份和职业多为作家、记者、艺术工作者和自由职业者等一系列带有哲学思辨意味的形象 。
以最有代表性的于佩尔为例 , 她饰演过的角色中最为集中的职业是——教师 。
2001年《钢琴教师》中 , 她饰演一位病态冷峻的钢琴教师 。

2016年《将来的事》 , 她的角色是一位平静的生活突然因丈夫提出分手而被打破 , 后又重新找回自我的大学哲学教授 。

2017年在《克莱尔的相机》里 , 她是喜欢摄影和写诗、经常独自出游的音乐老师 。

2018年《海德女士》 , 她的职业是一名中学物理老师;同年的《遗孀秘闻》中 , 她又变成了一位寡居古怪的钢琴老师 。


为什么法国电影如此热衷“教师”这个职业角色?
这个职业表面上虽然是在日复一日地重复刻板生活 , 但平静的海面下暗藏汹涌 。 法国人天生热爱这种强烈的冲突性和戏剧感 , 更喜欢去探索人在其中的精神流动过程 。
哪怕是在《她》里 , 于佩尔作为大型游戏公司总裁的高知职业女性 , 冷血缜密 , 内心坚毅 , 但镜头和故事还是更愿意瞄准和窥探她的内心世界 。



这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法国电影“新浪潮”遗留下的产物 。
把荧幕聚焦在现代都市人的内心和精神世界 , 人们观察并欣赏他们自己是如何相爱、如何遗忘、如何回忆和如何想象的 。

新浪潮代表人物拼图
3.日剧中的东亚都市女郎:
恬淡樱菊的形色人生
相比于美剧中的精彩职场生活 , 日剧的职场场景要平淡的多 。
大多是讲述生活枯燥苦闷的社畜型小人物 , 就连职场剧必备的“丑小鸭变白天鹅”情节 , 日剧里的人物也总是要先经历一番内心泣血的沉重痛苦 。

从上世纪末的《东京爱情故事》 , 到前两年大热的《东京女子图鉴》 , 漂泊在东京的女郎们从勇敢追爱 , 充满献身精神的赤名莉香 , 变成了踩着男人向上爬的斋藤绫 。


东亚社会的开放度和发达度都远低于欧美 , 在被生活压榨的职场社畜之外 , 还有许多其他过着平淡生活的平凡女性 。
她们没有固定职业和收入 , 宅在家里混沌度日 , 比如《百元之恋》中前期的斋藤一子 。

东亚传统父权影响下 , 还滋生出开在灰色夹缝暗影下的曼陀罗们——银座妈妈桑们 。
《白色巨塔》中黑木瞳饰演的花森庆子 , 和改编自松本清张小说的《黑色皮革手册》中的原口元子 , 都是此中典型 。


02


孕育各类女郎的不同都市文化
1.纽约:天堂地狱 , 物欲之都

《北京人在纽约》里有句台词:
“如果你爱他 , 就送他去纽约 , 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 , 就送他去纽约 , 因为那里是地狱 。 ”
正如爱玛·拉札勒斯刻在自由女神像下的十四行诗:
“把你们疲惫不堪的人、你们贫困潦倒的人、你们渴望呼吸自由空气的挤在一堆的人都给我;把那些无家可归、饱经风浪的人都送来:在这金色的大门旁 , 我要为你们把火炬高高举起 。 ”

作为世界金融与商业中心 , 纽约是冒险家的天堂 , 也是无数淘金者希望破灭时的地狱 。
它是一座能盛放人类最无穷欲望的潘多拉魔盒 , 却以钢铁和石头筑成 , 色彩迷幻 , 质地冷硬 。
这里灯火通明 , 这里金钱至上 , 这里的女郎们精明干练 , 独当一面 。

纽约文化塑造了大胆叛逆、物欲丰满的纽约女郎 。

一手操持了《欲望都市》和《穿PRADA的女魔头》角色造型的好莱坞时尚教母帕特丽夏·菲尔德 , 在欲望都市期间为Carrie设计出的“Carrie风” , 在今天看来依然能代表纽约女郎们的it girl风格 。

红发是帕特丽夏·菲尔德的形象标志
夸张的立体花朵装饰:

蓬松跳脱的“tutu裙”:

以及大胆展现曲线的吊带连衣裙:

用浓厚的玩乐意趣来传达她们精神世界的富足丰饶、独立不羁 。
2.巴黎:罗曼蒂克栖居地
如果说纽约的自由是张扬而放肆的 , 那么巴黎的自由则是宁静而悠长的 , 这座城市由文学、电影、艺术、时装和咖啡馆组成 。

《卡车》杜拉斯和热拉尔·德帕迪约
在巴黎这座时尚之都为全世界输送奢华的时尚血液时 , 巴黎女郎们却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