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幂|炸了!3小时就空降热度第一,黄轩终于争回了自己的脸面( 三 )


可千万别开倍速看啊 。
因为情节咬得也紧:
悬疑破案类的题眼在于“计” , 讲究的是常理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
而这正好是马伯庸的拿手好戏 。
你永远猜不透主人公要干啥 , 但当一切真相大白 , 又不得不拜服他的作为 。

高秉烛第一集就有两个反常举动 , 着实骗惨了观众 。
一个是追捕者被压入大牢后 , 他乔庄潜入 , 进了牢房二话没说就捅了追捕者三刀 。
紧接着 , 被捅者不但愤怒 , 反而欣然笑起来 , 似是早就盼他来了 。

此时高秉烛的身份未定 , 弹幕错愕:
主角这是在干啥啊?
这被捅的怎么反而笑了呢?
难不成高秉烛跟他是一伙的?

下一个镜头才真相大白:
高秉烛捅完后假意要走 , 故意放慢脚步等他回话 , 追捕者深知大限将至 , 吼了一句:“告密者妇女已死!”为自己的功劳宣誓 。
岂料 , 听完追捕者的话 , 他立刻回首接下话茬 , 问道告密信函在哪 。
好家伙 , 观众这才明白 , 追捕者来自一个叫“春秋道”的组织 , 而高秉烛此行就是装成组内成员 , 假借替他就义的举动 , 骗取情报 。
闹半天这是在套话啊 。


另一个 , 是在第一集结尾 , 追捕者被杀后追查凶手 , 内卫武思月顺藤摸瓜找到高秉烛的工作场所 。
岂料还没等进行下一步动作 , 高秉烛就自己供出了实情:
就是我杀的 。
刚查就自爆 , 这又是为哪般?

我带着弹幕的一致问号来到第二集 , 发现又被马伯庸耍了一道:
高秉烛就是故意自爆 , 从而引出潜伏的春秋道成员 , 进行下一步侦查工作 。
高 , 实在是高啊 。
而这还是剧情的冰山一角 。
几乎每一集的剧情发展都会有让观众齐刷问号的举动 , 而紧接着当结果呈现后 , 观众又不得不服 。

高秉烛在前面挖坑 , 武思月在后面摸索 , 反派在前面围堵 。
不管是主角、配角、反派 , 都没有一个拉胯的 , 整个剧情发展就像一盘在线直播的棋局 , 环环相扣、步步紧逼 。
不愧是高分小说改编的剧 , 就是有底气 。

再说服化道 。
用一个字形容就是:“敢” 。
这个“敢”字儿 , 体现在摄影上 。
敢推 , 敢拉 , 敢摇 , 敢俯 , 敢给大特写 , 甚至没事儿还给你一段长镜头玩玩 。
剧集开篇南市大战 , 上来就是一个航拍长镜头 , 动辄上百的群演形态各异 , 摩肩接踵 , 肉眼可见的经费在燃烧 。

这不行?
下个镜头紧接着来个俯视镜头 , 随着镜头的向后拉 , 场景的细节被一股脑塞进观众视野 , 立刻在脑海中组合串联成一个完整的大唐切片 。

我甚至摸索到一个规律 。
几乎每场戏导演都会给一个定场镜头 , 而这短短几秒的定场中 , 导演还是用大全景、俯拍、甚至是长镜头 。
大到亭台楼阁、小到胡同巷里 , 每个场景都尽善尽美 , 在移动镜头中丝毫不露怯 。
就更别提本该鸿大的场面 , 那更是令人目不暇接 , 恨不得马上截图下来当桌面 。
这就透露出导演的底气:敢 。

因为置景、道具、服装等等够硬气 , 所以导演敢拍大全景 , 敢用移动镜头 , 将目光所致尽收眼底 。
而观众也在导演的霸气中迅速构架出一副真正大唐该有的盛世景象 。
弹幕无时无刻都在飘:
果然是盛世啊!

相比其他剧组逼仄拘谨的取景 , 光是《风起洛阳》的镜头你就能看见导演的硬气 。
当然 , 为什么这么狂 , 它早就给出了答案 。
剧集开头的第一行字就是:
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 。

在政府的支持下 , 该剧的大到场景建筑小到桌椅板凳都极具考究 , 许多道具都是严格遵循河南博物馆收藏记录的史册和书画来还原 。
此外 , 制片方置景占地超过40000平米 , 场景超过100多个 , 演员650余位 , 服装5000多件...
就光是大大小小的道具就有15000多件 。
连块一闪而过的玉令牌 , 其精致程度都令人忍不住下单 。

庞大的物料库和政府背书 , 再加上统一化审美 , 也难怪随便揪出一帧来就是壁纸级别 。
摊牌了 , 《风起洛阳》的剧组就是有钱 。

制作方面 , 必须要再夸一下的是布光 。
古代没有电灯所以没有可靠的光源 , 因此古装戏的布光是个讲究活 。
如何打得好 , 又打的不刻意 , 几乎是每个灯光师都要克服的难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