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东|马东这次,真的不丢人( 二 )


“我刚刚突然在思考 , 脱口秀是什么东西 , 是一定要笑吗?是可以不笑的……我知道她说的很多角落 , 虽然可能有演绎的地方 , 但是那些角落是我们都触碰过的 。 ”



一番话 , 代入到喜剧中来 , 依然能触及当红表演门类的核心问题 。
第一:喜剧 , 好笑就够了吗?第二 , 到底什么是喜剧?
与“脱口秀 , 不一定要笑”的反思相悖的是 , 喜剧 , 自然是要笑的 。 但笑过之后 , 喜剧中的当代气质还剩多少 , 同样是这档综艺在讨论的问题 。
节目之所以上线以来热度高居不降 , 关键在于它戳中了当代年轻人的“痛点” 。
社恐、拖延症、互联网大坑……每个话题都正中城市青年的下怀 。 对自家金主爱奇艺超前点播的调侃 , 更是直接将词条#在爱奇艺吐槽爱奇艺#送上热搜 , 引发全场狂欢 。

《三毛保卫战》
马东巧妙地延续了《奇葩说》的传统 , 把关痛痒的话题带到喜剧舞台上 , 跑赢了对于艺术的一般定义 。
试问 , 观众需要被教导什么是“高级喜剧”吗?或许不必 。 与各类综艺一样 , 观众对喜剧的要求并不苛刻 , 我们可以放弃追求“意义” , 但需要寻求共情 。
在这个逻辑下 , 《三毛保卫战》反而是高级的 。 在表演中 , 完整性、戏谑性和当代性迎面而来 , 它甚至放弃了输出观点却完全基于演员自身 , 将无生命的头发人格化 , 这很先锋 。

《浪漫泄露》
他们的故事很特别吗?脱发、恐婚、摸鱼 , 你甚至分不清这是谁的故事 。
所以好的喜剧 , 是演员、编剧、观众三方达成共识 。 看起来是“好笑” , 但背后需要创作者汇入“每个人的语境” , 在剧中完成对琐碎情感的复活 。
02
能不能别在喜剧里夹悲剧了?
喜剧注定是门手艺活 , 也注定有它自己的规矩 。
曾经在《我就是演员3》的舞台上 , 小沈阳被问及来参加节目的原因 , 他是这样回答的:“小品我放弃了 , 小品现在都是喜头悲尾 , 我不喜欢 , 我喜欢逗大家笑 。 ”
一段话 , 有辛酸有无奈 。

如今这档被称为年度喜剧的综艺 , 自然也没能逃脱传统既定法则 。
《站台》中父子依依惜别时的微妙情感 , 《走花路》中父亲嫁女儿时匆忙掩饰的不舍与慌张 。 内容相差甚远 , 可说的都是离别 。
节目演完 , 台上台下哭成一片 。

《站台》
煽情中抖着笑料 , 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 倒也能看出编剧和演员的巧思 。 可观众不乐意了:
“我来看个喜剧综艺 , 结果演员是冲着把我整哭来的 。 怎么让人高兴就这么难?”
置身在喜剧情境中 , 把观众弄哭是容易的事儿 。 难就难在 , 眼泪能在眼眶中左三圈右三圈 , 戳中你硬是不肯掉下地的心事 。
这不易 , 隔壁央视亲手打造的《金牌喜剧人》 , 失败案例此起彼伏 。
小品《我的野蛮女友》中 , 男演员就地变身蛇精 , 在舞台上完成的一连串高难度动作 , 让人产生进错直播间的错觉 。

《我的野蛮女友》
人物脱离剧情 , 成为单纯制造笑点的工具人 。 包袱都给了高难度的夸张动作 , 唯独不见人的情感 。 连评委席上的陈佩斯都自叹不如:
这方面我得叫你老师 。


拿逻辑不通的表演加个煽情的结尾 , 就算是个喜剧了 , 这实在说不过去 。 喜剧没办法解脱演员自身的困境 , 才会发展成为观众口中的“硬要升华一下” 。
【马东|马东这次,真的不丢人】表演对于在喜剧界摸爬滚打40年的陈佩斯来说并非难事 , 甚至游刃有余 。
2017年的一场公开课上 , 陈佩斯说:我进这行18年了 , 才真正摸到了喜剧的门 。
1984年春晚 , 陈佩斯、朱时茂二人以一档《吃面条》拉开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喜剧序幕 。 如今再看 , 作品依旧经典 。
一碗 , 两碗 , 三碗...... 陈小二左手端面 , 沉甸甸地托着 , 一烫手便摸耳朵 。 观众甚至开始怀疑:这碗究竟是不是空碗?

《吃面条》
陈佩斯的“叛徒”穿着老布鞋 , 朱时茂的“主角”却穿着皮鞋 , 抗战时代 , 谁又是真的正派?

短短十多分钟的喜剧 , 观众笑得前仰后合 。 可谁又敢说 , 他身上不具有小人物的悲情?
陈小二会因为吃撑肚子落荒而逃 , “叛徒”不自觉地暴露见钱眼开、小商贩会因吃变质羊肉串而拉肚子……
比起语言类艺术 , 身体表演看似吃亏 , 实则静默 。 在陈、朱二人的表演中 , 身体成为一面放大镜 , 人性之中的自私和凉薄 , 战争时代的生存与压迫 , 以黑色幽默被呈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