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帮600多名听障儿童开口说话 一位语言康复师的“聋童不哑”行动( 二 )


他坐不住了 , 很快动身到黔东南实地考察 。 经过多方了解 , 赵小平发现 , 黔东南州全州没有一所语言康复机构 , 不少听障儿童痛失语言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机 。 于是 , 他决定到当地办一家康复中心 , 填补这个空白 。
“最难的就是招生 , 我一个外地人 , 说着普通话 , 开口便找聋人小孩 , 别人还以为我是人贩子呢 。 ”赵小平说 , 初到黔东南的那段时间 , 他总被拒之门外 。
后来赵小平请当地残联的工作人员带他入户 , 这才逐渐取得家长的信任 。
“刚开始在凯里创立康复中心的时候 , 只有6个学生 , 经过一个月的免费康复 , 所有孩子都能开口说话了 , 会叫爸爸妈妈 。 ”赵小平说 , 看到康复效果以后 , 家长们一传十 , 十传百 , 赵小平逐渐被大家接受 。
从陕西到贵州 , 20年里 , 赵小平共帮助600多名听障儿童开口说话 , 融入正常生活 。
今年23岁的黎绍秋是赵小平初到黔东南办学时的第一届学生 , 如今 , 她已经结婚生子 , 与人交流没有任何障碍 , 一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 “赵老师教会我开口说话 , 我会一辈子记着他 。 ”黎绍秋说 。
“能多活一天 , 就多帮助一个孩子”
2011年4月的一个晚上 , 下腹的阵阵剧痛让赵小平彻夜未眠 。
第二天 , 在妻子杨欢的强烈要求下 , 赵小平到医院检查身体 。 一周后 , 活检结果出来 , 确诊为直肠癌 。
随后杨欢带着赵小平到重庆治疗 。 第一次手术进行了约9个小时 , 因病灶穿孔致腹腔感染 , 只能暂时摘除1个肿瘤 , 并在腹腔留置了2根引流管 。 当时的入院记录上明确写着“需两个月后再行二次手术” 。
出院后的赵小平一回到黔东南州 , 就把医嘱忘了 , 全身心扑在工作上 。
得知不少农村家庭因经济困难拒绝把听障儿童送到康复中心 , 赵小平多次到黔东南州残联争取相关支持 。 2012年 , 赵小平的康复中心得到了“七彩梦行动计划”项目资助 , 黔东南州7岁以下听障儿童第一次获得免费康复训练的机会 。
得益于黔东南州残联的帮助 , 赵小平的康复中心搬进了更加宽敞明亮的新楼 。
为节约成本 , 康复中心没有聘请专门的管理人员 。 装修布置、准备材料、康复教学……每一件事赵小平都亲力亲为 。
在杨欢的催促下 , 2012年1月 , 赵小平终于到重庆接受了第二次手术 , 但是却比医生要求的时间足足晚了半年 。 主治医生惊呼:“你这是在玩命呀!”
这次出院几个月后 , 赵小平发现手术伤口感染 , 右腹部出现肿块 , 后经医生诊断为“肠癌术后腹壁转移” 。 医生要求他必须停止工作 , 马上手术 。
【20年帮600多名听障儿童开口说话 一位语言康复师的“聋童不哑”行动】杨欢的鼓励、康复中心孩子的牵挂 , 让赵小平又一次战胜病魔 。
“经历了3次手术和8次化疗 , 他还是挺过来了 。 ”杨欢说 , 治疗期间 , 赵小平一心想着康复中心的孩子 , 在医院躺着的日子里 , 仍然用电话安排着康复中心的事 。
“我在与时间赛跑 , 想让更多的孩子走出无声世界 , 能多活一天 , 就多帮助一个孩子 。 ”赵小平说 。
改变“贵人语迟”“十聋九哑”等误解
2014年5月 , 赵小平获得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颁发的“全国助残先进个人”称号 。 目前 , 赵小平的病再未复发 。 他说:“既然上天又给了我一次生命 , 我就应该多为听障儿童做点事 。 ”
对听障儿童来说 , 比康复治疗更重要的是观念意识的改变 。 赵小平发现 , 前些年 , 受限于当地经济水平和观念意识 , 在听障儿童的家长中 , 有人觉得“贵人语迟”不用治 , 有人认为“十聋九哑”没法治 , 导致孩子错过了最佳康复治疗期 。
绝大部分听障儿童是可以开口的 。 为了让家长了解这一点 , 赵小平经常跑到孩子家里去“游说” 。
“现在这个情况已经得到根本性好转 。 ”赵小平说 , 这些年 , 很多听障儿童家长主动将孩子送到康复中心 , 就连遵义、铜仁、六盘水等地的听障儿童家庭也慕名而来 , 康复中心的孩子增加到80多人 , 教师增加到16人 。
赵小平觉得 , 对听障儿童来说 , 家庭生活场景里的日常训练与康复中心的课堂教学缺一不可 。 “家长的配合非常重要 , 应积极营造语言氛围 , 多与孩子交流 , 从丰富、自然的生活场景中让孩子感受生活、学习语言并以此提高孩子说话的兴趣 。 ”
采访到最后 , 比起自己的故事 , 赵小平更想让采访人员帮他呼吁一句 , “听障儿童家庭也要参与到孩子的康复教学活动中来 。 ”(采访人员蒋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