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促进法明年起施行:“家事”亦“国事”,带娃有遵循


家庭教育促进法明年起施行:“家事”亦“国事”,带娃有遵循
文章图片

河北省遵化市苏家洼镇中心幼儿园 , 孩子和妈妈一起做游戏 。 刘满仓摄/光明图片

家庭教育促进法明年起施行:“家事”亦“国事”,带娃有遵循
文章图片

山西省太原市 , 家长和小朋友在图书馆内看书 。 新华社发

家庭教育促进法明年起施行:“家事”亦“国事”,带娃有遵循
文章图片

重庆 , 华夏航空科普营地的“飞行奇遇记”亲子体验课 。 新华社发
【家庭教育促进法明年起施行:“家事”亦“国事”,带娃有遵循】10月23日 ,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 , 新法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
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 。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 , 关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和谐 , 关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 , 最终指向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稳定 。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认为 , “这次立法 , 首先解决了家庭教育地位的问题 , 把家庭教育放在法律高度去认识 。 家庭教育不再是自己家的事情 , 而是国家的事情 , 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 , 而是如果做不好可能会违法的事情 , 是有底线的 。 其次 , 对家庭教育里监护人的职责作了明确和具体的规定 , 告诉监护人怎样科学地进行家庭教育 。 再次 , 明确了国家的责任 , 从省级到县级以及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等各机构对家庭教育都有责任 , 要给予大力支持 。 最后 , 是对各方如何进行配合作了具体规定 , 使家庭教育的实施有法可依 , 有章可循 。 我认为立法最重要的是解决了家庭教育的地位问题 , 使家庭教育的地位得到提高 , 从‘家事’变成‘国事’ 。 ”
家长安柏仔细阅读了家庭教育促进法 , 她认为 , “总的来说是支持和帮助家长的” 。 但也有一部分声音认为 , 有了法律的约束 , 家长的负担和压力会越来越大 。 该如何理解家庭教育入法的问题 , 又该如何处理好家庭教育与孩子成长成才的关系 , 采访人员采访了相关专家 。
“家事”关“国事” , 家庭教育被高度重视
家庭教育促进法甫一发布 , 管孩子这件“家事”便成了法律框架下的“国事” , 为何家庭教育需要立法?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认为 , 中国人的“国家”观 , 一向是“国”与“家”不可分开 , 没有“国”就没有“家” , “国”是罩着、护着“家”的 , 所谓“家国情怀” , 在根底上也强调的是家庭观与国家观的融通 。 中国的传统教育 , 很大一部分是家族教育和家庭教育 , 它构筑了中国教育的基本底色 。 家庭教育促进法首先是重新建立起两者之间的紧密连接 , 实现双向互动:以国家教育意志来规范、促进和引领家庭教育 , 让家庭教育配合以学校教育为代表的国家教育 。 其次 , 也是为了回归教育功能的本质:教育是属于全社会的事情 , 不只属于学校教师的事情 。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 , 未成年人成长遇到的问题更加突出 , 形式也多种多样 。 很多问题的产生并非只是家庭因素 , 对家长来说做好家庭教育是极大的挑战 。 而且 ,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 , 有些家长也往往更在乎个人的发展而忽视了孩子的发展 , 在履职尽责方面做得不够 。 这也需要法律方面的规制使家长更好地承担家庭教育职责 。 ”孙宏艳说 。
“家事不再是一家的小事 , 而是国家的大事 , 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与未来 , 需要通过立法来给家庭教育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 而且 , 要助力家长 , 也必须把家事变为国事 , 这也是国家管理现代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家庭教育促进法对家庭如何履责、国家如何支持、社会怎样协同都做了规定 , 对各方履责不到位的法律责任也做了明确规定 。 这样才能使家庭教育得以被各方高度重视 。 ”孙宏艳补充道 。
是法律规范 , 更是家长承担教育责任的助力
安柏时常在公众号上发表文章 , 许多读者常常求助她如何理解最新的教育政策 。 “就像‘双减’一样 , 很多家长很迷茫 , 觉得对自己影响挺大的 , 好像负担变重了 , 实际上是因为‘变化’ 。 原来的那套方式方法用习惯了 , 很顺手 , 突然发生变化 , 变好变坏也没人深究 , 部分家长就会有难以应对变化之感 , 排斥这样的变化 。 但长此以往 , 这样的变化才能显现出优势 。 ”


推荐阅读